“被幸福”的莫言正被“過度消費”

時間:2012-10-16 11:23   來源:新京報

  各類關於莫言的“傳奇”,不過是在過度消費一個“熱點人物”的商業價值。

  莫言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接受央視採訪,在被記者追問“你幸福嗎”時,莫言乾脆地回答説“我不知道,我從來不考慮這個問題”。(10月15日中國新聞網)

  在很多人看來,“諾獎加身”後的莫言定然是幸福無比的:有人送房子,有人送商機,有人操心故居……要名得名,要利得利。不過很多人忘了一個老理:幸福是什麼?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因此對於莫言來説,“我現在壓力很大,憂慮重重,能幸福嗎?”但為了不至於太給那些希望其無比幸福的圍觀者面子上過不去,於是禮貌地加一句,“我要説不幸福,那也太裝了吧。剛得諾貝爾獎能説不幸福嗎?”個中委婉,堪比“天涼好個秋”。

  從獲獎到今天,個個説著“以文學的名義”,那些與莫言忽然沾親帶故起來的各色關係,又有多少真正與文學有關呢?這是個心照不宣的問題。對莫言來説,恭喜、尊重,足矣。諾獎的意思,不比競技體育的賽事,不是新紀錄、也不是新奇跡,不過是一種難得的殊榮。説得再直白一點,有沒有諾獎,莫言也許不是現在的莫言,但作品一定還是現在的作品。嘉獎不代表一切,更不具有幸福的賜予能力。相反,在熙熙攘攘、利來利往的糾葛中,“壓力山大”儼然替代了純粹的獲獎快感。

  “被幸福”的莫言,像一個符號,快樂在一些人的想像與定式思維裏。而這樣一個符號,在更多人眼裏,是帶有契機意義的籌碼:譬如出版界,水漲船高的定價、奢華絕倫的包裝,趁熱打鐵造勢宣傳,撈一票真金白銀再説;譬如某些政績部門,打造故居聖地、創意展覽經濟,發掘這棵“搖錢樹”的最大商業價值,再來一齣“文化搭臺、經濟唱戲”;譬如投機商人,哪怕一幅字畫、只言片語,炒作點話題再説,眼球就是效益,反正攀附“無下限”……撲面而來的“傳奇”,與文學無關、與莫言無關、與諾獎無關,不過是在過度消費一個“熱點人物”的商業價值。

  諾獎不是一切,莫言的諾獎也並不會真正與天下萬物“與有榮焉”。中國文學還在路上,那些早已“走散”的文學男女青年,也斷不會因一個諾獎而以粉絲的身份再度皈依,甚至那些缺鈣的創意能力與科技短板,也絕不會因為一個文學諾獎就縮短了比肩大師的距離。沒事兒少打擾人家的“幸福”,或者至少,讀幾頁莫言的書,再來“圍觀”或“加油”好嗎? (鄧海建)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