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馬拉松,跑向國際化

時間:2012-09-13 08:40   來源:羊城晚報

  北上廣,體育難並舉——

  就拿當下熱詞“馬拉松”來説,北京擁有中國歷史最悠久(31年)的馬拉松賽,躋身全球八大“金標路跑”賽事,與紐約、倫敦、柏林、波士頓、芝加哥等世界級城市的馬拉松賽爭輝;上海用17年打造出擁有國內冠軍獎金最高(達4.5萬美元)、也是外籍選手最多最“國際化”的馬拉松賽。而廣州馬拉松賽,今年11月18日才首度發槍。

  還不止馬拉松——

  北京如今最負盛名的比賽是一年一度的“第五滿貫”——中國網球公開賽,世界網壇男女前50名的選手都要“強制”來參賽或參與網球推廣;在鳥巢舉行的義大利超級杯,即將登陸北京的西班牙超級杯,因擁有國米、AC米蘭、皇馬、巴薩等世界級足球隊,足以吸引超過8萬名體育迷……

  上海早在2005年前後就固定擁有了F1大獎賽的一站,今年的“上賽道”三天擠進了18萬多觀眾;一年一度的上海網球大師賽也是世界最頂級的網壇賽事;上海的體育巨星,從汪嘉偉、朱建華到姚明、劉翔,不絕於路……

  廣州卻難覓世界級賽事。廣州國際女網賽,多年來一直跋涉在職業女網賽事的最低端。今年的馬拉松賽,廣州投入500萬元啟動資金,幾乎創造了羊城單項體育賽事扶持力度的紀錄。可是,2008年奧運會後,北京市成立的體育産業扶持基金每年就有5億元,僅一項中國網球公開賽就可獲每年6000萬元的扶持。

  翻越南嶺,我們才能真切醒悟:即便是被經常視為偏門的體育這一選項,廣州距北京、上海都還有很大一截,更遑論真正的國際化、世界級。

  放眼寰宇,紐約、芝加哥、倫敦、巴黎、柏林、巴塞羅那、馬德里、米蘭等等之所以蜚聲海內,擁有高水準的體育賽事(如網球四大滿貫、馬拉松八大金標、歐洲足球五大職業聯賽、美國職業NBA聯賽等)絕對是不可或缺的一個選項。體育競賽,當仁不讓地成為這些國際大都市最令人自豪、最聚人氣的一道文化風景線。

  回到馬拉松。當紐約馬拉松賽或5萬、或10萬的參賽人群,年復一年地穿越這座世界最大都市的市中心區,贏得超過200萬名觀眾夾道歡呼時,當波士頓的人們陶醉於他們一百多年前世界首發、從未中斷的馬拉松賽時,當巴黎、倫敦、柏林或廈門、蘭州動輒數萬的民眾為馬拉松賽這個“城市的慶典、庶民的狂歡”而歡欣鼓舞之際,您之前的擔心甚至計較——例如廣州馬拉松賽五六個小時部分、逐段封路帶來的些微不便——是否已微不足道?

  馬拉松,集職業競賽與大眾健身於一身,集城市發展show與大眾歡樂party于一體,既高端又接地氣,廣州值得擁有。然而,馬拉松賽僅僅是廣州體育乃至廣州城跑向國際化、世界級的起點,如果它能啟迪廣州市民對體育、體育文化和城市發展的內在互動關係的新理解、新感悟,必善莫大焉。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