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化工造假教授被“閃電開除”的警示

時間:2012-07-30 12:40   來源:濟南日報

  北京化工大學28日發佈公告,經調查核實,該校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陸駿盜用他人學術文章並偽造履歷,屬嚴重學術不端行為,決定予以開除。陸駿今年39歲,去年11月成為該院教授,今年3月入選國家第二批“青年千人計劃”,可獲中央財政人民幣50萬元的一次性補助及其他工作條件和生活待遇。近日,他發佈的一份“招聘啟事”遭網友質疑,“打假鬥士”方舟子隨後在微博中跟進揭露,發現其主要論文、學歷及工作經驗,均假冒國外同名(姓名拼音字母相同)學者,實施“移花接木”之術騙取名利。(7月29日《京華時報》)

  從方舟子舉報到陸駿被“閃電開除”,用時不過一天,速度可謂驚人,要知道27日下午5點22分已經是下班時間,28日則是週六。陸駿假借同名學者論文牟取利益,這假造得太離譜,被網友封為“史上最牛造假”並不為過,與此同時,陸駿被處理,也創下了史上最快速處理造假教授的紀錄。

  陸駿被快速處理,可以歸結為三點原因。其一,其造假太過小兒科,容易核實。二是,方舟子的舉報,以及其打假名人的聚焦、放大效應。三是中組部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專項辦公室的雷厲風行,北化工不敢怠慢。

  近來,陸駿、傅瑾這樣的造假教授被接連揪出,對凈化當前的學術界大有裨益。但是,爛桃多了,也得反思盛桃的筐有沒有問題。造假教授為何如此之多,造假教授被發現,為何往往都是民間舉報而不是制度自檢?應該説,我們並不缺少制度,亦不缺少監管學術道德的部門。問題在於,制度雖在,但並未有效發揮作用。從傅瑾事件來看,廈大在制度的執行上不嚴格,甚至根本就未執行。陸駿能夠入選國家第二批“青年千人計劃”,也與相關制度未被嚴格執行有關。可以説,一些教授的造假並不高明,很多時候簡直太拙劣,明眼人一看便知,如果制度真正落實,他們就不可能順利成為南郭先生。

  傅瑾、陸駿被所在高校開除了,但從坊間反饋看,網友對他們被簡單開除並不滿意。眾所週知,幾年前發生了一起假博士生被判刑的案例。2004年,只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劉志剛,向鄭州航院謊稱自己是北京大學在讀博士生,該學院信以為真,支付給劉志剛4萬元安家費,三個月工資6000元,並分配給他120平方米的住房一套。後來,劉志剛被以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零六個月,並處罰金以及退賠損失。同是騙高校,無論傅瑾還是陸駿,其獲得的利益恐怕遠遠高於劉志剛,是不是該受到更嚴厲的懲處?如果違法成本過低,學者造假的衝動也許就無法遏制。(王石川)

編輯:許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