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歌賽”停辦有感

時間:2012-07-26 10:43   來源:中國網

  目前,曾鬧騰得沸沸颺颺達半年之久的央視“青歌賽”停辦消息,終於水落石出,見諸報端。我倍感驚愕和茫然。

  “青歌賽”作為發掘人才、普及音樂的全國性、權威性的聲樂大賽,其間雖然也出現過選手答題風馬牛不相及、令人貽笑大方的尷尬場面,但對普及、提升文化知識,其積極作用是不言自明的。

  “青歌賽”近三十年的風雨歷程,發現、成就了當今中國歌壇絕大多數的中堅力量。如:宋祖英、殷秀梅、閻維文等等。《我像雪花天上來》《今夜無眠》等一批優美動聽的新作,在“青歌賽”上首唱後就不脛而走、廣為傳唱。就是這樣一檔以“推新人、出新作”為宗旨,深刻影響著中國歌壇進程的節目,被砍掉了。早在年初,坊間、圈內包括媒體就已傳出“青歌賽”評判有不公、舞弊的情況,説因為收視率低下,將要整頓、緩辦。最近得到業內人士證實:因為沒有合適的廣告商冠名“青歌賽”,賽事已難以為繼,只能割愛了。

  但我認為:綜上諸多停辦“青歌賽”的理由,都不能成立。比賽若出現評判不公現象和幕後權錢交易,完全可以用賽制、賽程變化和加強監督的機制,加以制衡。尤其要給億萬電視觀眾以監督和話語權。一個好的賽事,出現一些瑕疵不必大驚小怪,只要不斷改進完善就好。

  再説“青歌賽”收視率每況愈下,我看也不儘然。它的收視率採樣群,未必就十分全面、合理。退一步講,評判一檔節目的好壞,收視率的高下只是其中一個原因,還要看它在弘揚社會正氣、提升國民素質、傳播文化知識等諸方面,是否有積極作用。

  “青歌賽”沒有了冠名,賽事將入不敷出。我想這也可用其他辦法變通補救。辦“青歌賽”花費很大,可以辦花費小的節目。多年前,央視三套有一檔“新視聽”欄目。以金鐵霖、馬秋華夫婦用一架鋼琴給學生上課的形式,再設幾個點評嘉賓。每次有五六個青年歌手輪番演唱,得到悉心的點撥、中肯的點評,這樣的“空中課堂”,給全國音樂愛好者,包括專業歌唱者帶來福音。

  其實,無力承受經濟重負的“青歌賽”,是可以借鑒“新視聽”模式,節儉辦賽事的。兩年一度的大賽事可改為每週一次的常規比賽。每次可有三種不同唱法的、德藝雙馨的名家擔任評委,每次參賽選手可控在10人左右。賽制基本可沿用“星光大道”的周、月、年賽制,獲勝者角逐年冠軍。每場淘汰的選手還可由廣大電視觀眾用網路投票形式再復活競爭。當然,“文化素質考評”也是不可或缺的。這樣的比賽既有專業性、可視性,又有群眾性,辦一段時間,未必就趕不上“青歌賽”的影響。給年輕的歌手以均等的機會,發現、培養有潛力的未來歌唱家,傳播優秀的歌唱新作,央視作為國家電視臺,辦節目除了考慮經濟利益,還應多考慮承擔一些社會責任。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