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振興之路該如何走?

時間:2012-04-01 10:53   來源:人民日報

  振興京劇要落到實處

  傳統文化是民族之魂,無論如何不可以讓京劇逐漸衰退在我們這一代手裏。我們這些所謂內行的劇團管理人員,集管理、經紀、演出為一身,眉毛鬍子一把抓,對上要完成經濟指標,對下要讓員工能養家糊口,實在不堪重負,深感缺少傳統藝術人才包裝、市場運作方面的專業人士。娛樂界改革開放以來,與國際市場接軌,有華誼兄弟、星工場等娛樂公司為藝人做整體運作,已形成良性迴圈。我想,如果由文化管理部門牽頭,聚攏一批相關人員,研究探求振興京劇、開發傳統藝術市場的途徑,找出以往癥結所在,科學地評估市場、拓展市場,並逐步有計劃地培養一批運作京劇演出、包裝京劇明星的經紀人和文化公司,那麼京劇市場的繁榮指日可待。

  京劇人才青黃不接。電影學院、舞蹈學院招生,報名的有上萬人,京劇表演係招生是什麼情況?前幾年,中國戲曲學院京劇表演係招50名學生,報名的只有40多人。京劇演員的綜合素質要求很高,可説是萬里挑一,成角率低,沒有充足的生源很難淘沙成金。但是現在的狀況是,沒有人願意鼓勵孩子從事京劇行業,哪怕他有藝術細胞。招來的學生水準參差不齊,學校卻沒有選擇的餘地。

  長此以往,將導致整個京劇行業不景氣。京劇藝術傳世之作少,原因之一是沒有按藝術規律和市場規律發展,原因之二是從業人員待遇偏低造成的積極性降低。

  因此,建議提高京劇演員的收入和補助,並設立專項基金。政府的預算政策有規定,不允許給演員發勞務費,那麼在撥款時就應該明確創作排練經費。希望政府能專門設立專項基金,對業務上有突出貢獻的京劇演員和表現優秀的戲校學生予以鼓勵,以點帶面,使優秀的年輕演員更加堅持不懈地為京劇事業努力奉獻。建議設立相關獎項,鼓勵京劇進社區進校園,盡可能地加強宣傳,以科學的手段推廣京劇藝術。

  我認為,宏揚民族文化,實現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從根本上説要從民族文化抓起,讓從事京劇行業的人們揚眉吐氣,真正體現從事國粹藝術的演職人員的地位。只有這樣,才能使京劇行業向前發展,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作者為梅蘭芳京劇團團長、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