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鬥”劇別忘了家庭倫理

時間:2012-03-27 13:12   來源:山西晚報

  最近熒屏流行起了“家鬥”熱。從《浪漫向左,婚姻往右》,到《夫妻那些事》,總體看來,在故事結構和立意上,差別不大,極少有讓人眼前一亮的作品。 

  媒體把眼下的家庭倫理劇,歸為 “家鬥”劇,顯然是有原因的,表明當下“家鬥”劇,主要表現的是家庭中的矛盾與鬥爭。有些“家鬥”劇為吸引觀眾入戲,往往會放大家庭衝突,或把家庭關係處理得錯綜複雜,“家鬥”劇雖然在熒屏上“鬥”得熱熱鬧鬧,引發的卻常常是觀眾對家庭的負面情緒。這大概是目前“家鬥”劇的一個通病。 

  與韓國的家庭倫理劇比起來,總覺得大陸的“家鬥”劇缺少點什麼。分析起來,韓國的家庭劇的感染力,主要體現在對家庭倫理與道德的尊重上。那些故事中,總是能讓我們感到一種父慈子孝、夫妻和睦、長幼有序、真誠寬容、忠孝仁義的儒家情懷。即使有衝突,最終也會以親情、愛情或友情的勝出告終。這裡既體現西方的獨立、自由的精神,也有東方的家庭倫理觀。韓國家庭劇中的倫理與文化,其實也是中國人曾經的生活方式,只是當下的電視人對此已極為陌生。 

  家庭倫理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保存得極為豐富。儒家是以血緣和生命為中心,展開對人生的思考的,所以家庭自然被看成個人生命與價值的源頭。只有在家族觀中,個人才能被看成是家族血脈的一環,一個人生命即便逝去了,因家的再延續,意味著他的生命仍存在世間。同時,家族觀還有助於提升與引領一個人的精神與道德。個人如果只顧及自己,很容易産生“死後哪管洪水滔天”的念頭。但有了家族延續觀,自然會顧及後代的利益及後人的眼光,對歷史和世人的評價多了一些敬畏。 

  孟子説“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大學》説“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呈現的就是這種理解世界方式。儒家認為,個人只有存在於家族的傳統中,才是一個完整的人。個人的修身從對家庭的關懷開始,漸至鄰里、親人、朋友、鄉里、社區,然後是國家和天下,最終實現與家族、國家的共通,完成個人在社會中的價值。所以,家庭和家族在傳統國人的觀念中,是個如宗教般可以安身立命的神聖處所。今天,人們常感到社會禮崩樂壞、感情淡漠、腐敗橫行,一些人做起惡來無所顧忌,與喪失了家庭倫理觀有一定關聯。日、韓等國,家族觀念保持得很好,但從它們的社會現實看,並沒有影響到它們現代化和民主化的進程。 

  家庭對個人生命和社會秩序的積極價值,不僅需要現代人重新研究與認知,同樣需要我們電視人來理解和表達。當電視劇成為傳播最為廣泛的文化樣式時,它對重塑一個社會的家庭倫理觀,同樣有義不容辭的責任。

編輯:樊玉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