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於上海鬧市中心延安路高架上的龍柱,自上世紀90年代建成時起,就開始流傳著一個“封神”、“西遊”、“聊齋”式的“民間故事”:據説該處明清時曾是“龍王廟舊址”,因是“龍穴”,故建延安路高架的大立柱時,樁子一度打不下去,後來經“高人指點”,“許願”在立柱上塑建金龍繞柱的青銅雕塑,又經一番“焚香參拜”,之後才順利打樁建成立柱,故此處高架主柱與上海所有高架立柱不同,多了金(銅)龍繞柱環抱的裝飾,云云。這樣的“美麗傳説”,連我這個不大信邪説的人也不止聽人説了多少遍。
現代化的大都市上海,真的還有龍王爺、神靈在“掌控”嗎?
終於,“美麗傳説”被2012年2月21日《東方早報》破解:“好事”的該報記者下功夫對當年立柱建設者、龍雕飾製作者進行了一番調查,發現真相並非傳説中那般神奇:開始樁子打不好,是因為該處原先是舊上海幫會頭目杜月笙的公館(後又有東方網勘誤稱,此房為杜月笙領頭造的浦東同鄉會大樓),此房建設時地下已打了一些木樁子,這就使地下打樁條件複雜。而在立柱上塑龍,是因為該立柱太粗(為上海高架立柱最粗),若裸露水泥外表,易給駕駛員視線帶來錯覺,為安全計,需裝飾一番;而選擇以青銅龍塑裝飾,則比較美觀,也寓意延安路高架似上海的一條有生命的巨龍,並非是為了“應付”龍王爺。“西洋鏡”一旦拆穿,原先繪聲繪色的“美麗傳説”頓時味同嚼蠟,讓人索然“掃興”。
不過我們仍要感謝《東方早報》這位敬業的記者,首先,該記者把一則在上海街頭流傳了20餘年的奇異傳説,當作可以追蹤的新聞線索,然後寫出了一篇精彩的解密性社會新聞,説明該記者很有新聞眼光,為什麼只有這位記者從這個“舊傳説”中挖出了奪眼球的新鮮新聞?這對其他跑社會新聞的記者無疑是一個榜樣、一個啟迪。二是證明這位記者腦子裏樹立了唯物論史觀,不信邪,所以才會下決心對這個充滿唯心、神秘而迷信色彩的“美麗傳説”追蹤一番。三是這位記者肯下功夫、親自去調查研究,找到一些已退休的建設者了解原委,這種精神在當前已屬可貴,因為現在新聞界已不乏“二傳手”記者、“網上採訪”記者、“紅包記者”,而此番破解延安路龍柱的秘密,既“吃功夫”又無“紅包”,足見該記者精神可嘉,唯其如此,這才叫真正的“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
近年,社會上迷信宿命思想氾濫,這股風也刮到了青年一代,據説有的“青年才俊”連能否入黨做官也要求神問卜一番,這就很可笑。共産黨是徹底的唯物論者,共産黨從誕生那天起,就以唯物史觀為指導思想,與迷信宿命論決裂。但這些年隨著經濟發展、物欲橫流,迷信宿命論又有了市場,2009年3月我在常州參加一個學術會議,某政法大學教授竟公然在會上大放厥詞,稱唯物論史觀已經“過時”,可以想見,該教授平時在課堂上會更加放肆。而社會上迷信宿命思想氾濫,正是正確的思想教育缺失的原因。
新聞媒體一方面擔負著傳播資訊的作用,同時也要給人以正確的思想教育。現在社會上確實存在影視劇組開機祭拜、建築工地開工祭拜的陋習,而正是這些少數人行為,助長了延安路高架龍柱傳説的産生,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為了普及唯物史觀教育,不讓迷信宿命思想氾濫,建設者、新聞媒體、政府部門有必要及時出來澄清,當然要像《東方早報》這樣,堅持以事實説話;這樣的報道,比上十次唯物論史觀的課都有效。
儘管報紙對延安路龍柱的真相解了密,但這一“美麗傳説”恐怕還將延續下去,因為一篇報道,看到的人畢竟有限,媒體也不可能把這則社會新聞天天講、月月講,“好事”的導遊則更會抓住這類傳説作為講解的“亮點”。依我看,為了使城市多一點“色彩”,不妨寬容這種“美麗傳説”的存在。當然,主流價值觀引導也不能放棄,所以我建議:不妨在這座龍柱下方的綠地上,樹立一塊石碑,上面鐫刻有關龍柱的傳説和真相的文字説明,以博外來旅遊客人一笑,亦聊供市民茶余飯後談資,不知有關部門以為然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