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西遊記》拍成“兒童不宜”

時間:2012-02-15 13:21   來源:山西晚報

  張紀中版《西遊記》開播以來,網上罵聲一片。我零散地看了兩集,很難想像這部電視劇竟然投資了一個億。張紀中最大的創新,大概就是把豬八戒變成了一頭貨真價實的豬,讓我一閉眼,心頭就浮起那白毛大耳的恐怖形象。我懷疑,張紀中是不是想把《西遊記》拍成一部“兒童不宜”。

  對小説《西遊記》,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面明鏡。如果沒有這部小説,中國人今天的想像力可能會大打折扣。早年無論在京劇、評書中,還是在動畫片、小人書中,對孫悟空和豬八戒這些藝術形象,都有過非常浪漫和美好的想像。即便那些妖魔鬼怪,也多有它們的可愛和有趣之處。對翻拍這樣的名著,顯然應當懷有敬畏之心,敬畏的不僅是名著本身,還要敬畏國人心目中已有的人物印象。一旦失去這種敬畏,遭遇觀眾的信任危機是必然的。

  近年來,關於重拍四大名著的各種爭議不斷,雖説吸引了很多眼球,但同時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一方面因為國人對這四大名著都很熟悉,另一方面也和老版電視劇的家喻戶曉有關,要想超越實屬難事。這些老劇都曾有過萬人空巷的收視奇跡。直至今天,這幾部電視劇仍被視作中國電視劇的經典之作。這種壓力,對重拍者來説是最難攻克的堡壘。

  如何將對經典的記憶與當下的審美潮流做到盡可能完美的對接,其實是所有創作者要不斷思考的問題。既能尊重大多數人對於原著的理解,又能重新喚起人們對於傳統文化一種新情感與熱愛,真正體現這些原著的韻味與內涵,我想這肯定是所有重拍者的目標。比如人物塑造,僅從長相、服裝、扮相來要求已經不夠,更重要的是如何還原這些人物的神采與氣質。如果為了短時間的嘩眾取寵,刻意背叛人們的常規印象,比如扭曲人物個性或修改故事情節,背離了原著的文學或歷史價值,這種創作觀肯定會招來質疑的。

  如何把一部經過民族歷史經驗的鴻篇巨著搬上熒屏,本身就最能考驗創作者的真實功力。因為名著不僅攜帶和見證了我們關於文明的公共記憶,它所承載的精神內涵與價值往往是普通作品無法比擬的。從某種角度上講,無論你拍得多好,在觀眾心中肯定也是弱于名著的,這就是名著自身的力量。這種力量是歷史積澱下來的。

  要重拍四大名著,沒有大資金也是玩不轉的,因故事本身已沒什麼新鮮感,能不能吸引收視,比的就是藝術效果與品質。如今的商業投資,總是希望能迅速有收益,很難給創作者以充裕時間,而投資的多元化,也使得創作的話語權出現分裂。相對於老版四大名著來説,當下的創作環境,顯然要比那時浮躁得多,這也是引發觀眾信任危機的真正原因。

  因為有諸多難以克服的難題,可想見這些電視劇真正面世的效果。一窩蜂地重拍名著,真正暴露的還是電視劇原創能力的孱弱。多年來,電視劇的故事雷同、手法老套,早已備受觀眾詬病,所以大家只能炒冷飯,來吸引一些觀眾目光。無論好歹,四大名著總有一些忠實的粉絲,拍得再差,也可保證基本收視率和新聞熱點。但也得有一個底線,如突破的底線太多,讓人們感到了四不像,重拍就不僅不會成為賣點和亮點,還會成為人們眼中的污點。

  雖然現在技術手段比以前高了,但電視劇終究比的還是對精神與內涵的把握,如果只想著顛覆原著,最終顛覆的還是自己。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