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播頻繁改名,恐反被“名”所累

時間:2012-02-10 14:24   來源:人民網

  近日,網友“破船爛舟”上傳微博圖片,顯示2月5日-7日三天內,甘肅衛視一位女主播先後更換了任秀娟、璽悅、任璽悅三個名字。圖片截屏被迅速轉發。有網友戲稱要求主持人實名制。(2月8日國際線上)

  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一個人追求名利,本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但女主播一天一換、三天連換三個名字,此舉註定會成為笑柄。原因在於,電視臺主播面對的是廣大的電視觀眾,從某種意義上説,是屬於公眾人物。加上該女主播所播的是新聞類欄目,主持的是公眾關心的國計民生大事,也要求其形象必須具有嚴肅性。

  其實姓名學在我國源遠流長。古語有雲:“名不正則言不順”、“名可名,非常名”、“名者命也”……。從古至今,上至達官貴族、國家元首、下至黎民百姓、文人墨客,他們那些為後代人們所熟知的名字很多並非原名,而是後來改的。比如毛澤東一生就曾用過毛三石、澤東、潤之、楊子任、李得勝等10多個名字;再比如,冰心原名叫謝婉瑩,五四時期創作“問題小説”,關心國家民族的命運,遂改名為“冰心”。在新聞界,名記者改名的其實也不少,鄒韜奮原名叫鄒恩潤,鄒韜奮是他主編《生活》週刊時所用的筆名。他曾對好友説:“韜是韜光養晦的韜,奮是奮鬥的奮。一面要韜光養晦,一面要奮鬥。”他之所以選用這個筆名,意在自勉延志。

  事實上,由於電視傳播自身的特點,取一個朗朗上口,寓意好的名字對一個主持人也很重要。但主持人能否贏得觀眾的認可,自身實力卻是第一位的。汪涵本名叫汪建剛,據他稱,剛主持時向觀眾介紹,“大家好,我是建剛”,總是少了點感覺,而“汪涵”這個名字不冷又透著一股文化味。而著名主持人阿丘本名叫邱孟煌,但他也覺得名字不是他出名的原因,節目做的好才是贏得觀眾的根本。

  甘肅衛視女主播三天連換三個名字為何引起公眾的反感?原因有三:其一,觀眾首先是對節目的品質感興趣,只有節目做的好觀眾才買賬,由此才會轉為觀眾節目的主持人;其二,作為新聞主播,不能如此頻繁變換自己的名字,這會讓觀眾産生不負責任的印象;其三,觀眾會擔心主播將心思全部花在改名字上面,而沒有花精力報道人們真正關心的新聞。

  三天連換三個名字,反襯的是當前社會一些人急功近利的想法,不從提高自身能力入手,而急於一炮走紅,結果受傷的往往是自己。取個好名字可以理解,但不能盲目迷信,我國著名的書畫家齊白石曾叫“白石山人”,名字並無什麼特色,且四個字的別號寫起來顯得太繁瑣,常常只寫“白石”二字,而通過刻苦用功,最終“齊白石”之名隨著其作品成了名播海內外的響亮的名字。我們應當從中受到啟發。

編輯:樊玉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