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産動畫片的春天來了嗎

時間:2012-02-09 15:40   來源:解放日報

  ●主持人:本報記者 龔丹韻

  ●嘉賓:孫 潔(復旦大學中文系講師)馮凝華(上海“摩都文化”總策劃,資深動漫從業人員)

  ●打破動畫片就是給小孩子看的局限,重新以平視的眼光製作動漫,可能是近幾年最大的進步。

  ●中國文化的寶庫是一個潛力點,對別的國家如此,對我們自己更是如此。

  解放觀點:國産3D動畫電影《大鬧天宮》的上映備受全球矚目,甚至入圍柏林電影節。舊版的《大鬧天宮》曾經收穫了全球高度評價,直到今天都令人唸唸不忘。您如何看待此次的3D新版?

  孫潔:新版本來就是向舊版致敬的作品。分鏡全部保留,只是做了3D方面的影音處理。從世界文化史來看,如今主流的現代文藝樣式,如話劇、歌劇等,我們起步都晚于西方,始終處在模倣和追趕的進程中,但唯獨電影並不落後。中國電影和世界電影差不多在20世紀初同時起步,動畫片更是如此,中國動畫片和美國本來是在同一個起跑線上,與世界完全不脫節,甚至技術上還走在前列。

  解放觀點:為什麼當年的國産動畫片有過如此的輝煌?

  孫潔:上世紀50年代以後,我們的動畫片迎來了黃金時代。因為那個時期,很多畫家開始畫連環畫了。現在連環畫身價百倍也有一定道理,因為它集中了中國近代以來最厲害的畫家群體。還有不少畫家去創作動畫片了。那時的上海美影廠擁有不少中國一流畫家,動畫片的藝術造詣登峰造極。如《草原英雄小姐妹》,以很美的畫面,講述了一個很悲的故事。除了畫面精美,在配樂和配音上同樣達到巔峰。這當然也有一定歷史原因:當時上海美影廠和上海電影譯製廠是近鄰,配樂和配唱用了上影廠、上海京劇院和上海昆劇團的樂隊等資源。於是美術片不僅匯聚了當時最巔峰的畫家,也集中了當時水準最高的配音和配樂團隊。這種歷史的偶然性,如今幾乎不可複製。所以今天的我們,也只能懷舊和致敬了。

  解放觀點:有人認為,國産動畫片沒能與時俱進,是因為沒有根據觀眾的文化水準和口味變化,創造符合時代價值的作品。

  孫潔:動畫片其實最容易嘗試創新和探索。我們動畫片的創作理念曾經在文革時期受到壓抑,而在上世紀80年代又一下子爆發出來。當時的上海美影廠做了很多先鋒探索,如《畢加索與公牛》、《三十六個象形字》等,都到達了很高水準。而更早的《大鬧天宮》是在以大片的概念做動畫片,與《哪吒鬧海》、《天書奇譚》並稱為上海美影廠的“三大”。這三部片子的創作思路,完全可見時代的價值縮影,比如《大鬧天宮》強調的是反抗和鬥爭,與《哪吒鬧海》類似,而上世紀80年代的《天書奇譚》處在一個更加開放多元的文化環境裏,偏向無厘頭,甚至以悲劇結尾,這點與中國傳統喜聞樂見的喜劇結尾完全不同,當然也和當時開放的文化思路有關。

  那時,如果我們的動畫片進一步轉型成功,前景將會非常燦爛,可能現在就是領跑全世界,讓別人模倣我們。可惜在上世紀90年代,國産動畫片開始萎縮。所以好的動畫片,並不單靠技術,而是靠創作思路。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