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電視劇《西遊記》很好看呵

時間:2012-02-06 13:12   來源:東方網

  近日,張紀中版的新拍的神魔故事片《西遊記》開播後,輿論界頗多詬評,滬上還有一張晚報竟對其歷數“四宗罪”,所謂“特效太拙劣、造型太山寨、畫面太血醒、臺詞太穿越”云云。對此,我只能説這家報紙的報道“太外行”。

  我也斷續看了新版《西遊記》,並不曾感覺它拍得太離譜,相反,由於這一版《西遊記》特技鏡頭多,神幻畫面(如天宮)搞得很精心、漂亮,演員表演亦基本到位,可看性很強。在此之前,我還看過亂編的《後西遊記》(講如來佛下凡歷劫、孫語空作為第十八顆舍利約化後幫如來佛重掌西天),看過前兩年新拍的浙版新《西遊記》,相比較而言,這幾個版本的“西遊”題材電視劇,都比八十年代楊潔導演的央視版《西遊記》好看,更能體現吳承恩的魔幻小説意境,而老版中六小齡童飾演的孫悟空,頗多“戲曲味”,這是其表演上的局限性;老版的特技,限于當時條件,實在太假而無味,與後面幾個版本無法比。所以,亂捧楊潔導演版電視劇《西遊記》為“經典”,實在有點可笑,也許是先為主吧?亦不知道記者、編輯是否真看過新版電視劇《西遊記》。

  説到吳承恩的小説《西遊記》,現在捧為經典了,但它在明清之際,也是難登大雅之堂的遊戲之作(那時候策論八股、散文、詩賦才是正宗文體)。吳承恩寫此小説,並無政治或藝術目的,就是憑著連雲港地區的風景、民間傳説、佛教知識、個人想像寫著玩的,發揮高度想像力編故事,故以往民間一直有“海天《封神榜》、亂説《西遊記》”的評價,魯迅將其歸入“神魔小説”種類。解放後,《西遊記》被文學評論界盲目解讀,有了所謂“主題思想”,孫悟空奉為造反英雄、有堅定意志的勇敢者,豬八戒也成了“勞動人民(農民)”形象,唐僧成為“和稀泥派”代表,云云,其實這些解讀都很可笑。要我説,《西遊記》的思想內涵是什麼?也可以解讀為是法制秩序的勝利讚歌,它反映了下層老百姓渴望打破舊秩序的分配不公,繼而由秩序勢力將這些“不同政見者”通過“取經”歷劫,勞其心志,將其改造為秩序社會的“守法公民”,《西遊記》就反映了這些“改造”過程,最後法制社會秩序歸於“正常”。當然,我這麼解讀也是一種“亂説”,絕對不會是吳承恩的原意。

  所以,我們似不必苛求於張紀中版《西遊記》,如果鏡頭、蒙太奇連結像了老版,新孫悟空像了六小齡童的表演,那就真是失敗了。新版《西遊記》成功與否的標準,我認為有四條:一是基本情節與小説原著是否符合?二是劇情故事發展是否合理?三是特技好看不好看?即人物是否係“神仙妖魔鬼怪”,他們會飛會變佛法無邊仙法魔法各盡所能?四是人物表演是否符合小説基本性格?我看這四條,新版做得都不比楊潔的老版差,尤其是特技鏡頭,多而且美,很好看哩,有豐富想像力。至於那報紙給按上的“四宗罪”,也實在不值一駁。如“特效太拙劣”,我沒看出“拙劣”在哪?難道天宮做到像故宮就叫不拙劣?“造型太山寨”,你見過不“山寨”而真實的天宮、真實的孫悟空、玉帝嗎?本是魔幻小説,想像豐富、符合大眾口味即可,難道非要去符合楊潔導演的老版才叫不“山寨”?至於畫面“血腥”程度,我看也未超過《亮劍》、《金陵十三釵》、《集結號》吧?而臺詞“太穿越”,《西遊記》小説及傳統京劇演出,都有一點“穿越語言”,是為了活躍氣氛,亦很好呵!建議看不慣的青年朋友去多看看京劇,增加一點藝術素養。

  説到影視劇如何避免“山寨”、“穿越”,我認為這已是“病入膏肓”的問題了,現在所有古裝劇都是“很山寨”、“很穿越”的,隨便舉兩例:一是古裝劇女子都是大腳而健步如飛,好像裹小腳陋習從未在中國古代女性中出現過?這才是真正的“山寨”哩。二是所有古裝電視劇中的女子都很輕易敢與男子接觸、擁抱,感情大膽外露,“男女大防”、“男女授受不親”的封建戒規一點都沒有,所以“穿越”已經普及,也未見有媒體慷慨激昂批評的。而本是可以“亂説海編”的電視劇《西遊記》卻橫遭指責,這就叫“蚊子叮菩薩”,找錯了對象。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