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時代,那些令人難忘的微進步

時間:2012-01-05 11:03   來源:南方網

  時光飛逝,2011年的日曆就要翻過。與往年一樣,大變革時代的中國,這一年依然是百家爭鳴,依然是眾聲喧嘩,依然是此起彼伏的熱點變換,幾家歡樂幾家愁的價起價落,還有不斷被創造出、又不斷被拋在身後的各種流行語。一連串流行語,就可以將這個大時代的繁雜世象串連起來;只不過,在這個多元分化的時代,你已經很難找到一兩個字來概括這個時代的豐富和複雜。

  盤點和總結今年的時候,很多人都談到了一個字:微。主要是微博的蓬勃興起及其縱深發展,讓我們在每個公共事件上,都可以感覺到微博的存在。你不關心微博,也許微博會來關心你;你不上微博,肯定會被人説OUT了,甚至很難與人交流,因為我們談論的很多話題,都來自微博,很多流行語都是從微博上興起的——有調查甚至説微博正在成為“主流媒體”。許多官方機構都開了微博,並通過微博與民眾互動、交流;很多事業都通過微博去發展,比如微慈善、微公益。無論在什麼事情前加個“微”,都好像比較時尚。在公共事件中,微博正起著越來越重要的推動作用。

  我覺得,這不僅是一種技術上的時尚,也體現著一種社會變革的方向。我們每個人以微小的力量,融入這個大變革、大變動的大時代之中。每個“微”的後面,都是一個公民,我們的公民社會、公民精神、公民美德,就是由這樣的作為個體的“微”所構成的。微博這種技術平臺,能把這種分散的“微”彰顯出來,並給了這些“微”一個凝聚起來展現自身力量、發出自己聲音的制度平臺。

  我們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並不似某種急劇的轉軌和變化,更不像暴風驟雨般狂飆突進,其實恰恰是這樣一些微小力量推動、微小進步累積的結果。微博,正因為順應了這種時代進步的節奏和發展的特徵,所以它一齣生就風華正茂,並很快在公共事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那些“微”背後,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個體和一股股鮮活的力量。我們可以看到,正是在微博和我們每個微小的個體的推動下,2011年,我們國家和社會有了很多細微的進步。雖然在歷史的長河和改革的大背景下,這些進步還相對微小,卻彌足珍貴。比如慈善組織的不斷透明,近日某慈善組織表態説“以後哪怕捐一塊錢也會開發票”;比如微博打拐,促成了政府對流浪乞討未成年人的高度關注,有關部門説“爭取不讓街面出現一個流浪乞討的未成年人”;比如我們的校車標準正在加快完善,我們的貧困標準線在提高,最低工資標準也提高了,房價開始下降,保障房多起來了,醉駕因法律修改而得到了遏制,等等。

  這些進步雖然細微,卻在我們的心中種下了陽光,讓我們看到了公民的力量,看到了輿論的力量,看到了政府對民意的重視。“小悅悅事件”儘管讓我們備感羞恥,可平凡的陳賢妹阿婆卻又讓我們看到了希望。

  當然,我們從微博上也能多多少少感覺到某些負面情緒,然而客觀地審視,大多數公眾從中感受到的還是一個“進步的中國”。很多時候,我們對社會進步的認同,會放在心裏,而不會挂在嘴上。同時,我也相信多數人都會認同這樣一種觀點:你所站立的那個地方,正是你的中國。你是什麼,中國便是什麼;你有光明,中國便不黑暗——“你”是誰?就是我們每一個公民,就是我們身邊彼此親近的公民。有怎樣的微公民,就有怎樣的大中國。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