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節制才會有好報道

時間:2011-11-16 10:20   來源:中國青年報

  每有大事推進,相關部門總希望媒體配合,營造輿論氛圍。每有難事纏身,老百姓喜歡找媒體求情求助:請記者同志幫忙曝曝光。——媒體在不同階層,有著不同的影響力,而且這個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迥然不同。但是,在法治社會,記者行使監督權又應當是有節制的,其一切活動應當在法制允許的框架內,不可逾越職業的底線,更不能突破做人的底線。《文匯報》前總編輯馬達曾經有過職業的反思,你們編輯記者是“無冕之王”,那我不是“太上皇”了嗎?

  而今,自以為是“無冕之王”或“太上皇”的記者恐不多見了,競爭的壓力往往迫使他們地下三尺挖線索,四面八方找題材,新聞工作者儼然已成為“弱勢群體”。不過,記者的敬業有時恰恰是可怕的,一個資深網民説的不無道理:記者一敬業,上帝就會發笑,老百姓可能就要遭罪。

  最近,一張照片和一段視頻在網上瘋傳,圖文的主題是,妻子遭聯防隊員毒打強姦,丈夫躲隔壁“忍辱”一小時。幾天來,發生在深圳寶安區的這條社會新聞被各種媒體爭相傳播,並引發眾説紛紜。外地一些媒體記者甚至不遠千里,趕來採訪受害人及其家人,並拍照攝像,罔顧對方無盡難言的屈辱和悲慟,一次又一次撕裂他們還在滴血的傷口。

  新聞傳播學者對此有過冷峻的評論:“有一種現場,呈現的不是專業性,而是無德、無知、利益至上。”早些時候,某地發生一起幼兒園綁架案,兇犯主要目的是報復社會,一時間,媒體紛紛跟進,追蹤報道,很快,同類性質的綁架案又有了第二起、第三起……雖然案件之間並無直接聯繫,但是,應當承認,媒體大肆報道、解讀犯罪分子的作案動機、作案手段,必然容易給一些心理扭曲者一種不良的暗示、刺激甚至是變相的唆使。

  本地都市報最近競相報道了一樁非同尋常的情感故事:《因為愛你,所以死也要跟你離婚》。一個是患了紅斑狼瘡的結髮妻子,一個是生意上的紅顏知己,兩個女人愛上了同一個男子。為了不拖累丈夫的事業,自感難以治愈的髮妻決心成全丈夫,而丈夫發誓要守候妻子一輩子,無論貧窮和疾病。為了讓丈夫徹底放下包袱,髮妻不惜吞下安眠藥以死相迫,被救後又起訴離婚,最後,丈夫含淚同意。

  或許只有在小説或影視劇裏,才會出現這樣的故事情節。我們電視臺的編導立即著手聯繫當事人,希望請來二女一男到演播室講述這段特別的情緣,然而輾轉多方之後了解到,當事人有顧慮,因為那個丈夫與原配妻子的兒子就要結婚,過多透露父母婚姻、生病等隱私資訊,會給女方帶來壓力……得知這樣的反饋,編導們決定尊重當事人的意見,取消採訪計劃,寧可少一檔收視預期不錯的節目,也不能干擾乃至傷害一個當事人。

  我越來越認同一種觀點:記者需要充滿激情、敞開良心,更需要理性、節制,這個節制體現在欄目定位、題材選擇、表達方式、敘事策略諸多方面,這個節制,靠個體自覺,更靠制度規範!記者節的時候,有朋友提醒同行要善待自己手中的筆,唐代大詩人杜甫説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我的看法是,記者們“下筆如有‘繩’,關懷更人文”,這裡的“繩”,是標準、法則,是法律之繩、道德之繩。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