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服貿再闖關 蔡英文參選民進黨主席(3/3—16)

時間:2014-03-17 08:46   來源:台灣網

  全國兩會召開,政府工作報告中論述兩岸關係的篇幅雖然只有一段話,仍受到兩岸輿論的共同關注。臺灣朝野終於對躺在“立法院”8個月之久的兩岸服貿協議展開實質審查,卻又遭到綠營逆襲。蔡英文宣佈參選民進黨主席,“兩個太陽、一個月亮”之爭正式成局。

  兩岸聚焦兩會熱點

  全國人大(3月5日至13日)與全國政協(3月3日至12日)的召開,引發海峽兩岸集體關注。臺灣《旺報》稱,今年的全國兩會不但是習李搭檔上臺後的首度兩會,李克強也是首度擔綱發表政府工作報告;同時,這也是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後的首次全國兩會,可説“看頭十足”。

  台灣網發表評論指出,2014年全國兩會上,“兩岸一家親”堪稱熱門,繼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在政協工作報告中提及“兩岸一家親”理念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也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維護骨肉情誼,凝聚同胞心力”。兩岸只有更加親密的同心協力,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道路上向前邁進,才能真正體會到這場不僅僅“看頭十足”的全國兩會,還有著沉甸甸的使命與責任;為了民族復興的夢想早日實現而不斷奮鬥,才是一個無愧於民族者應有的作為,才能真正受到全世界的尊敬。

  上海臺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倪永傑接受本網專訪時指出,總理報告中表明瞭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須兼顧同胞親情與兩岸關係原則。“九二共識”是兩岸雙方共同的政治基礎,歷經國共兩黨多年磨合與2012年選舉的考驗,是幾年來兩岸關係不斷推進的重要保證。維護“一個中國框架”則是鞏固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必然要求。“一中框架”的核心就是“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國家,兩岸關係不是國與國的關係”。具體方法就是兩岸從各自的現行規定出發,目標則是確認客觀事實,形成共同認知。因此,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不可逆轉,需要堅持“九二共識”,維護一個中國框架,穩步推進,全面發展。

  兩岸服貿協議再闖關又遭綠營逆襲

  臺灣“立法院”針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所舉行的16場公聽會結束,3月12日,“立法院”8個常設委員會聯席進行初審服貿協議,藍綠“立委”再次吵翻天,令議事空轉。有島內媒體直言:這一天也讓我們看盡了在野黨的無賴本質。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13日指出,無可諱言,“立法院”的國民黨團不夠聰明,竟然與民進黨在朝野協商中簽下了逐條審查、逐條表決的結論,後來又被民進黨騙了一次,沒有訂定公聽會的期限,以致于20場公聽會拖了兩個會期。國民黨或許不夠聰明,但民進黨也不應耍無賴。當“戒急用忍”等政策的A計劃成效不彰的時候,自然應該採取利用大陸市場的B計劃,否則臺灣人的權益又如何得到確保呢?請在野黨通過服貿協議,放手讓市場運作,開放沒有那麼嚴重。

  臺灣《中國時報》12日社論説,不論服貿協議是否有事前溝通不足之處,或者是會造成個別産業何等的衝擊影響,但是臺灣沒有自我閉關的條件,同時時間更不站在我們這邊。執政黨從馬英九及江宜樺、王金平兩位“院長”到全體黨籍“立委”,都應秉持對歷史負責的態度,讓服貿協議早日生效。

  蔡英文宣佈參選民進黨主席

  3月15日,蔡英文宣佈參選黨主席,民進黨主席之爭呈現“兩個太陽、一個月亮”的局面。對此,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刻意回避,僅簡單回應這是黨員的權利;謝長廷則還是老話一句,蔡英文選什麼他都支援,但是希望她在黨主席和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擇一參選。

  中評社16日發文指出,蔡英文的參選宣言“重建信任、臺灣再生”,字字句句針對蘇貞昌領導的民進黨中央而來,對蘇貞昌的殺傷力不言可喻。但選主席要看實力,就聲勢來看,蔡贏蘇謝很明顯,就組織實力來説,未必如此。民進黨內人士分析,最壞的情況是,如果蔡英文在三強鼎立過程中落敗,蔡支援者可能回過頭怪罪謝;或許謝想幫助民進黨重返執政,可能使黨內競爭與矛盾更為擴大,陷入兩難困境。謝未來的抉擇,牽動蘇、蔡2016競爭態勢。

  臺灣《中國時報》16日社論指出,蔡英文提出洋洋灑灑的參選聲明,強調民進黨必須是一個有未來性、有包容力和行動力的政黨,那麼她就必須有魄力登高一呼,停止政黨惡鬥,停止臺當局和地方的對抗,並且拿出行動力終結“立法院”朝野密室協商、打群架的惡習、並須對“立法院”正在審查的兩岸服貿協議做出表態,以示負責。這樣她所説的一個新的民進黨,一個新的政治世代,才有可能出現,2016年她也才有可能成為臺灣人民最好的選項。(台灣網 趙靜)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