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新行政團隊禍福相倚?兩岸共迎新春佳節(2/4—10)

時間:2013-02-10 21:49   來源:台灣網

  本週,臺當局“內閣”人事變動引發外界高度關注,輿論認為,江宜樺雖有了“更上一層樓”的機會,但禍福相倚,擔任“行政院長”會成為其政治資本還是政治包袱,就要看他的本事了。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在日本開展“政黨外交”時的言行引發島內批評:民進黨對釣魚島問題根本就是持消極態度,其為了一黨私利而棄民族大義于不顧,必將成為歷史罪人。兩岸中國人共同迎來新春佳節,島內輿論期盼:在忙碌的一年後尋回和諧、融洽的家族與鄉里的凝聚感,更重要的是以年節的儀式除舊布新,掃除一切挫折,重新拼出新的局面。  

  陳衝“內閣”總辭 新團隊節後上任

  臺“行政院長”陳衝1月31日以“身體不適”為由突然請辭,“行政院副院長”江宜樺隨即接任。臺灣當局宣佈改組“內閣”的消息一經傳出,便驚動了臺北政壇。大陸專家張文生4日刊文表示,臺灣當局倉促宣佈改組“內閣”,主觀上看是因為消息外泄而不得不半夜發佈新聞稿證實;客觀上看,是因應臺灣民意的需要,是應對改革的舉措,是調整國民黨內權力佈局的安排。
  
  據報道,陳衝于2月7日率“內閣”總辭,江宜樺所組新“內閣”則將於春節後宣誓就職。臺灣《工商時報》7日指出,臺灣社會各界在驚訝中紛紛尋找馬英九佈局的脈絡,也對新“內閣”寄予深切期待。降低政治思考,提高馬當局決策與企業的互動,重拾企業界對當局的信心,是江宜樺最重要的“財經基礎建設”。

  臺灣《中國時報》8日説,當全民放年假以迎新送舊之際,“新閣”領略春節的喜氣,卻沒有太多喘息的空間,畢竟走過艱巨的一年,內外經濟趨勢初露曙光,卻仍浮動不安,馬當局民調仍在谷底盤旋;新年度包括年金方案等重大改革即將端上臺面,舊的爭議未解,新的挑戰接踵而至。“新閣”沒有蜜月期,卻必須自我要求,就算做不到一槌定音,也得立馬站穩腳步,重建人民信心。

  蘇貞昌訪日言行惹各方爭議

  2月3日至7日,民進黨主席蘇貞昌赴日展開“民主和平繁榮之旅”,並密集拜會了日本政界重要人士,一番媚日言行在島內引發軒然大波。大陸學者王建民6日刊文表示,蘇貞昌的日本之旅是一次“喪權辱格”之旅,是一次“媚日抗中”之旅,是一次失敗之旅;這次旅程不能維護臺灣利益,不能爭取釣魚島權益,只有“媚日抗中”,結果只能是偷雞不成蝕把米,終會得不償失,離他追求問鼎大位的目標只會越來越遠。

  臺灣《中華日報》7日指出,民進黨“反中”情結已升高到“神主牌”地位。蘇貞昌訪日避談釣魚島主權,更不做釣魚島領土主張,其“中心思想”無非基於“聯日反中”,以遂其“衛黨(民進黨)護己(蘇貞昌)”目的。蘇貞昌為了一黨之利、一己之私,將主權問題拋諸腦後,不但消費了釣魚島主權,也折損了釣魚島漁權。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9日指出,如果蘇貞昌真的想同時贏得美國及日本的信任,就應思考如何在捍衛臺灣利益的基礎上,確實向兩國表達臺灣的政策立場,進而協調各方利益,方為上策。否則一味委曲求全,到頭來只會傷害自己。臺灣人民已經被陳水扁騙過8年了,蘇貞昌怎可故計重施、意圖想欺瞞過關? 

  兩岸共迎新春佳節

  2月10日,正月初一,中國人傳統的年節氣氛又一次籠罩海峽兩岸上空。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王毅2月7日通過台灣網向臺灣同胞拜年時表示,由衷期待兩岸同胞齊心協力,團結奮鬥,攜手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共同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篇章。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9日發表除夕談話時,除許下3個願望,也向臺灣民眾承諾新的一年裏臺灣的“經濟、生活一定會更好”。

  臺灣《聯合報》10日社論説,新春伊始,不必説“期許臺灣一個更好的新年”那樣的陳腔濫調,但希望所有民眾“期許自己一個更好的新年”。因為近年來,臺灣人民的生活過度被政治拉扯,民間社會失去了原有的積極和主動力量,現在是把這股民間能量找回來的時刻。不必問臺灣大勢如何,如果人人都能讓自己過得更好,不要唱衰自己、奚落自己,而能改善自己,提升自己,臺灣還可能不好嗎?  

  臺灣《中國時報》10日社論也認為,臺灣人有的就是一股打不倒的拼勁,沒有人願意、更沒有人能忍受臺灣不再向前。值此蛇年除歲開春之際,祝願每一個人都能超越自己,再創高峰;祝願臺灣氣象萬千,再創盛世榮景。 (趙靜)

 

更多七日視點《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