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民眾寄望交流合作 “宇昌”持續揭弊(12/19—25)

時間:2011-12-26 09:17   來源:台灣網

  在即將過去的2011年裏,兩岸交流與合作如火如荼,不斷延續,朝著和平發展大道一步步邁進,兩岸民眾也展現出了要交流要合作的要共贏的強烈訴求。上周的島內,還持續著一股“宇昌揭弊”風潮,蔡英文都火燒眉毛了卻還在強打各種烏賊戰術,不知道她是否知道“紙已包不住火”。陳水扁一句“還我清白!”討“特赦”令人啼笑皆非。此外,臺灣校園又再度曝出醜聞……

  兩岸民眾寄望更多交流合作

  2011年度漢字,“微”字獨佔鰲頭當選。旅美學者王名舟21日指出,“當兩岸民眾將“微”評選為今年年度漢字之時,他們對兩岸交流的前景抱有多麼殷切的期望。正所謂升斗小民,微言大義,反映出的是一種企求平和、穩重、博大的心態;民眾渴望平安和幸福,表達安居樂業的訴求。

  香港《大公報》22日指出,近年來關於兩岸企業連手打造品牌的聲音不絕於耳,兩岸合作必定雙贏。期盼未來兩岸相關部門制訂相關措施,促進兩岸業界合作,共同打造兩岸品牌。

  為期3天的第五屆中國(福州)船政文化研討會22日在福州開幕。有網友23日表示,這次船政文化研討會可謂人才濟濟,高手如雲,稱得上是一次大力宣傳兩岸船政文化的盛會。船政文化已成為福州主要城市名片,在海峽兩岸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如果兩岸能夠攜起手來,大力弘揚船政文化,必將在兩岸産生重大的影響,也將為子孫造福,共同去迎接那美好的明天。

  “宇昌揭弊”持續延燒

  宇昌案延燒已超過半月,蔡英文面對外界質疑,答案都千篇一律的失焦。

  美國《世界日報》20日指出,“宇昌案”的疑點很多,若説蔡英文敢於説一切“合法”,依據就是蔡英文自擬的條例,正是不折不扣的量身打造。

  臺灣《聯合報》21日分析,不論民進黨如何自圓其説,蔡英文涉入“宇昌案”,至少有“三線一腥”: 一、內線操作,私相授受之嫌;二、短線進出,獲利了結;三、負面新聞,絕不親上火線;一腥:透過“宇昌案”,一般民眾得以讓“三隻小豬”沾染一些“為富不仁”的腥味。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23日指出,蔡英文不開大門、不走大路,好處能撈則撈,問題能混就混,蠅頭小利,且戰且走,買空賣空,各方討好,是個根深蒂固的“生意人”。

  陳水扁再討“特赦”

  陳水扁日前在獄中撰寫《你不知道的真相》系列的第35篇:《如果我跟馬英九辯論》中強調稱:要的不是“特赦”,“我要的是重新審判、還我清白!”

  澳門《新華澳報》22日分析,不論是“特赦”抑或是蔡英文所謂的“司法復核”,都存在法理或司法實踐上難以跨越的嚴重問題。“特赦”陳水扁于法于理均不合。

  臺灣校園又起是非

  臺灣的教改搞了20年,從法規、師資、學制到教材都改了再改,至今尚有爭議,校園因此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每件個案都會掀起軒然大波。近日,臺灣校園又被安裝監控攝像頭與“鹹豬手”老師醜聞而再度成為焦點。

  臺灣律師許惠峰説,教室屬公開場所,裝設監視器不至於構成侵犯隱私,除非裝設在更衣室或廁所才可能觸法,但學校的這一做法罔顧學生基本權益。

  臺灣政治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劉宏恩説,傳統狹義的隱私權是指私領域的行為,但隨著社會進步,應廣義解讀成“只要是我不想被看到的,均屬隱私權的一部分”。因此在教室裝監視器是否違法,還在討論中。

  臺灣輔仁大學表示,目前校方正召開教評會,討論如何懲處“鹹豬手”老師,最重將予以解聘。(高斯斯)

  更多七日視點《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