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匯民意、聚共識、謀民利

時間:2015-05-03 07:50   來源:台灣網

  第十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3日在上海開幕。該論壇在島內又被稱為“國共論壇”,也在一部分人口中被形容成“國共大團拜”的了無新意之事——但這絕非事實。從2006年到2015年,從第一屆到第十屆,每屆論壇都以兩岸民眾最關心、最急需解決的議題為研究對象,都由兩岸各界人士來匯聚民意,都以謀求民眾福祉為最終目的。走過十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以實際成果證明了自己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所做的積極貢獻。

  “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的創意起源於2005年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與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達成的“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中的一項倡議——建立黨對黨定期溝通平臺。2006年,首屆“兩岸經貿論壇”在北京舉行,主題為“兩岸經貿交流與直接通航”,大陸單方面宣佈的15項惠臺利民政策充分表達了對臺灣同胞的誠意和善意。第二屆“兩岸農業合作論壇”主題為“加強兩岸農業合作,實現兩岸農業互利雙贏”。第三屆則以“兩岸直航、旅遊觀光、教育交流”為主題,論壇名稱也開始固定為“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並且一直沿用至今,每年召開一次。

  第四屆論壇舉辦于2008年國民黨重新執政臺灣後,當時的兩岸關係迎來一個全新起點,雙方如饑似渴的展開交流,同時國際上金融危機卻在不斷擴散蔓延。抓住機遇,也要迎接挑戰,該屆論壇以“擴大和深化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為主題,而它所形成的共識也比以往更有條件供兩岸制定政策參考。此後,第五屆主題為“推進和深化兩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這是首次以“文化教育”為主題;第六屆主題為“加強新興産業合作,提升兩岸競爭力”;第七屆為“深化兩岸合作,共創雙贏前景”;第八屆為“深化和平發展,造福兩岸民眾”;第九屆為“擴大交流合作、共同振興中華”。

  從2006年4月和10月舉辦的前兩屆論壇分別宣佈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惠及臺灣同胞的15項政策措施及擴大兩岸農業合作、惠及廣大臺灣農民的20項政策措施,到第九屆圍繞推進兩岸經濟科技合作、加強文化産業合作、深化教育交流合作三項議題達成的19項共同建議……回顧歷史即可發現,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以“國共合作”始,落腳點卻不僅限于兩黨,它的每一項共識都緊扣當時兩岸民眾的關注點,它的每一項措施都以惠及廣大臺灣同胞為己任,它釋放出的凝聚兩岸各界共識、推進兩岸關係穩步向前的善意與積極作用自始至終都在。

  自2005年“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發佈10年來,兩岸經濟合作無疑是兩岸關係各項成果中最大、最豐碩的;但隨著“深水區”的到來,隨著“易”的部分已解決得差不多,“難”的部分愈顯更難。去年以來島內發生的反服貿運動等新情況,原定去年12月在河南鄭州舉行的第十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也因臺灣政治情勢突變而暫停。這都在提醒兩岸:面對大陸經濟新常態,兩岸經濟合作也應該有新思路,兩岸經貿文化交流的下一步,需要更多智慧與勇氣來突破瓶頸。

  前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曾在出席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時説:兩岸的發展有兩座橋梁,第一座橋梁是經濟的合作追求共同的利益,第二座橋梁是文化的交流,這兩座橋梁都非常重要。經濟的合作就像手搭手、手攜手,我們要越來越緊密,而文化交流是心連心,血濃于水。據了解,第十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將重點面向中小企業、青年和基層民眾,這又一次毫無懸念地切合了兩岸交流的終極目的——為兩岸民眾謀福利。可以預見,本屆論壇對保持國共兩黨高層交往、促進雙方良性互動、團結兩岸各界凝聚共識、持續推進兩岸關係穩步向前,必將釋出更多善意並起到更多作用;同時,也期待更多臺灣基層民眾加入到兩岸大交流的進程中來,畢竟,兩岸克難前行的進程中,需要每一個普通你我的共同努力。(台灣網評論員:趙靜)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