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讓“兩岸一家親”的理念深入兩岸民心

時間:2014-03-06 08:56   來源:台灣網

  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兩岸關係部分指出,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維護骨肉情誼,凝聚同胞心力,為建設中華民族美好家園、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大業貢獻力量。在這之前,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在政協工作報告中也強調,大力宣傳“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增進兩岸民眾的文化認同和民族認同。

  兩岸民眾對“兩岸一家親”的理念並不陌生。今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及隨訪的臺灣各界人士時,首次面向臺灣同胞發表重要談話時,就曾深刻闡述了“兩岸一家”的理念。此次談話也在島內各界引起強烈反響,為新時期的兩岸關係發展指明瞭方向。

  “兩岸一家親”意為兩岸本來就是一家人,血脈相連、骨肉相親,它不僅根植于兩岸同胞共同的血脈和精神,而且紮根于兩岸同胞共同的歷史和文化,這是與生俱來,不可磨滅的,也是任何人與任何力量都無法割斷的。

  一家人就應該常來常往,相互交流。令人欣慰的是,自2008年以來,特別是在過去的一年,兩岸同胞自覺地將“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外化為投身兩岸大交流、大融合的具體實踐中,讓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道路越走越寬廣。

  以“習吳會”、“習連會”為標誌,國共兩黨高層會見越來越頻繁,兩岸進一步深化了鞏固“九二共識”、維護“一中框架”、反對“臺獨”等共同認知;以首屆兩岸和平論壇為標誌,兩岸民間政治對話起航,為破解兩岸政治難題注入民間智慧;以“張王會”為標誌,雙方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實現首次正式會面,成為兩岸關係發展的又一次巨大突破。

  不僅在政治互信,兩岸在促進經濟融合,推動交流合作中,也自覺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推動了兩岸大交流、大融合的歷史發展潮流。兩岸兩會共簽署21項協議,為兩岸制度化往來提供了保障,尤其是ECFA的簽署,極大地促進了兩岸經濟融合,尤其是為臺灣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的活力。據統計,2013年,大陸與臺灣進出口貿易額逾1972.8億美元,較2012年增長16.7%。兩岸人員往來達808萬人次,再創歷史新高。大陸居民赴臺292萬人次,增長11%,其中個人遊52.3萬人次,激增174%。兩岸經濟、文化、社會聯繫達到60多年來最密切的水準。

  實踐表明,因為兩岸一家親,所以兩岸交流無法被人為的阻斷;因為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兩岸關係處在了60多年來的最好時期。正如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讓兩岸雙方越走越近,越走越親,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成為不可阻擋、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

  兩岸一家親,共圓中國夢,這是兩岸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景,期待兩岸關係發展在新的一年結出更多碩果,造福兩岸同胞;期待兩岸同胞齊心協力,共建中華民族共同的美好家園。(台灣網 扶海濤)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