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吳伯雄三月大陸行

時間:2012-04-28 14:16   來源:中國臺灣網

  2012年3月22日至28日,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率領中國國民黨大陸訪問團到訪北京、河南等地,先後謁拜北京香山碧雲寺孫中山衣冠冢、會見中國共產黨總書記胡錦濤、參加在河南省新鄭市舉行的壬辰年黃帝拜祖大典,受到兩岸各方關注,筆者亦由此頗有感慨。

  3月22日上午,小雨過後,吳伯雄與中國國民黨大陸訪問團一行22人,來到位于北京西郊的香山碧雲寺,向金剛寶座塔內的孫中山衣冠冢敬獻花圈。吳伯雄特別表示是受國民黨主席馬英九之托。此舉,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繼往開來的當前,令人欣然產生聯想。

  龍年春濃    細雨和風    香山貴客    吳公伯雄    
  受主席托    行三鞠躬    謁中山靈    拜衣冠冢
  青史英名    偉人豐功    共和肇基K  方略恢弘L
  逸仙壯懷M  天下為公    中華振興    神州一統
  前賢未達    後輩奮勇N  人民為本    國家至崇
  兩岸攜手    化異聚同O  鴻圖實現    共祭孫翁

  K孫中山先生領導辛亥革命,結束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創立中國乃至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憲政。
  L“方略”係指孫中山先生籌劃建設新型的民主共和國,在政治、經濟、哲學方面的代表作《建國方略》。
  M“逸仙”為孫中山先生的“字”。中山先生姓孫,譜名德明,幼名帝象,稍長取名文;初字日新,後改逸仙;辛亥革命後在國內始稱孫中山。日本多稱孫文,歐美則稱逸仙,本人在公文、函電中常自署孫文。
  N作為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係統提出並奮力實踐其國家統一思想,因歷史條件所限,壯志未酬;但為民族留下寶貴財富,後繼有人。1956年11月12日,毛澤東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90周年撰文指出,“現代中國人,除了一小撮反動分子以外,都是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的繼承者。”2011年10月9日,胡錦濤為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發表講話指出,“中國共產黨人是孫中山先生開創的革命事業最堅定的支持者、最親密的合作者、最忠實的繼承者,不斷實現和發展了孫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驅的偉大抱負。”這主要反映在,不僅通過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完成孫中山先生領導民族民主革命的未竟事業,而且通過創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通過實行改革開放和“一國兩制”,逐步實現孫中山先生孜孜以求“統一中國”的未遂夙願——1949年基本完成國家主體的統一,1997年和1999年接連恢復對香港和澳門行使主權,2008年推動兩岸關係實現歷史性的重大轉變、呈現和平發展的光明前景。
  O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王毅發表的“2012年新年寄語”指出,“希望兩岸雙方一定要維護好反對‘臺獨’、堅持‘“九二共識’這一共同政治基礎。‘九二共識’的精髓是求同存異,即求堅持一個中國之同,存雙方政治分歧之異。兩岸雙方應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聚同化異、增進互信,從而為兩岸關係的長久穩定發展提供更為堅實的保障。”

  3月22日下午,中國共產黨總書記胡錦濤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就如何鞏固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深入交換意見,取得諸多共識,具有重要意義。

  胡吳五會K  五項共識L  和平發展    卓有功績
  廣泛交流    密切聯係    七次商談    十六協議
  全面三通    普遍互利    成功經驗    深刻啟迪
  兩岸一中    認知清晰M  手足兄弟N  同舟共濟
  反對“臺獨” 齊心戮力   增進信任    扎牢根基O
  鞏固深化P  再接再厲    繼往開來    共創新局Q

  K2008年5月28日,中國共產黨總書記胡錦濤首次會見率團參訪大陸的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之後,兩人每年都有會見,今年3月22日是兩人第五次會見。
  L第五次“胡吳會”多有成果,國務院臺辦發言人楊毅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概括為五個方面的共識。
  M在第五次“胡吳會”中,胡錦濤總書記強調“雖然兩岸還沒有統一,但中國領土和主權沒有分裂,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沒有改變。確認這一事實,符合兩岸相關規定。”吳伯雄榮譽主席表示“根據雙方現行體制和相關規定,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兩岸同屬一中”。國務院臺辦發言人楊毅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提出,此次“胡吳會”第三方面的共識,即雙方重申了反對“臺獨”、堅持“九二共識”的原則立場,並就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形成了更為清晰的共同認知。
  N在第五次“胡吳會”中,胡錦濤總書記指出“兩岸雙方可以通過加強兩岸文化交流,宣導認同中華文化、中華民族的概念,增進臺灣同胞身為中國人的認同。”吳伯雄榮譽主席表示“臺灣與大陸血脈相連”,他“作為從大陸遷移到臺灣的第四代客家人,是土生土長的臺灣人,也是炎黃子孫、中華民族的一分子,也是中國人。”
  O在第五次“胡吳會”中,胡錦濤總書記指出“增進政治互信,重在堅持‘九二共識’,堅決反對‘臺獨’。為此需要採取實際行動,做出更多努力。”吳伯雄榮譽主席表示“國民黨在大陸政策上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有信心促進兩岸良性互動,期待開拓兩岸關係的新局面。”
  P在第五次“胡吳會”中,胡錦濤總書記強調,我們“在反對‘臺獨’、認同‘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要“不斷鞏固成果、深化合作,努力再創新局。” 
  Q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王毅發表的“2012年新年寄語”指出,“衷心希望兩岸同胞攜起手來,以更堅定的信心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以更高漲的熱情參與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共同推動兩岸關係承前啟後,繼往開來,開創新的局面,譜寫新的篇章。”

  3月24日,壬辰年黃帝拜祖大典在河南省新鄭市軒轅黃帝故里舉行,來自海內外的各界嘉賓近萬人齊聚華夏祖根聖地。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一行應邀出席拜祖大典。在凈手上香議程,吳伯雄和夫人戴美玉首先上香,向黃帝像敬香禮拜,祈福華夏繁榮昌盛。此境此情,讓每一個在場的人士、讓所有炎黃子孫都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海峽兩岸和平統一的美好願景充滿期待和信心。

  中華始祖    黃帝軒轅    故里新鄭    壬辰拜典         
  吳公伉儷    頭香敬獻    臺灣客籍    還鄉遂願K
  同根同宗L  飲水思源M  和平和睦N  慎終追遠O
  兩岸一家    龍脈相傳    命運一體    福祉相連P
  交流協商    合作發展    循序漸進    星移鬥轉Q
  祖國統一    同胞團圓    炎黃子孫    共舞蹁躚

  K3月23日,中共河南省委書記盧展工在鄭州會見前來參加壬辰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的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一行。盧展工說,吳伯雄榮譽主席是從大陸遷移到臺灣的客家人,客家人根在中原,這次吳主席率團前來參加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就是回到故鄉了。 
  L、N3月23日,盧展工在鄭州會見吳伯雄時說,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確立了“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諧”的主題,同根同祖同源是根本、是優勢,和平和睦和諧是願景、是追求。
  M、O3月24日,吳伯雄在拜祖大典上香前探訪客屬代表時表示,2011年去拜了黃帝陵,今年再來拜黃帝故里,是 “慎終追遠、飲水思源”,“兩岸同胞同根同源,血濃于水,血緣跟文化的聯係,誰都切不斷。”
  P2008年12月31日,胡錦濤總書記在紀念全國人大常委會《告臺灣同胞書》30周年座談會上發表題為《攜手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同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講話,指出“兩岸同胞是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包括大陸和臺灣在內的中國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家園,兩岸同胞有責任把她維護好、建設好。”2012年3月23日,吳伯雄在會見盧展工時表示“臺灣與大陸血脈相連。在臺灣,無論是客家人還是河洛郎,都與河南和中原有著深厚淵源。”
  Q“星移鬥轉”,本指從地上觀天象,星鬥位移表示季節改變;此處借天象比人間,以天上星鬥的步步位移,比如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循序漸進;更由此說明,正如“天意不可違”,兩岸關係循序漸進的和平發展,勢將不斷累積共識、聚集量變,逐步走向和平統一。
(作者:華慶)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