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圖合璧將兩岸交流推向新的高潮

時間:2011-06-02 09:40   來源:台灣網

  “山水合璧 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特展”1日上午在臺北故宮博物院“晶華宮”開幕。澳門《新華澳報》今日刊載署名富權的評論文章指出,兩畫今天能在兩岸和平發展的康壯大道上,取得“和”與“合”的契機、機緣,能夠讓這幅畫歷經滄桑在故宮博物院展出,這是中華民族的何其大事。它更將兩岸交流推向一個新的高潮。

  全文摘編如下:

  這幾年來大陸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負責人絡繹不絕地前往臺灣訪問,發展到今天,可説是各出奇謀。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攜帶《富春山居圖》中的《剩山圖》到臺灣,與臺北故宮博物院珍藏的《無用師卷》合璧展出,將兩岸交流推向一個新的高潮。 

  《富春山居圖》,成畫660多年,分成《剩山圖》和《無用師卷》兩部分也已360多年的《富春山居圖》,昨日在臺北故宮博物館院合璧展出,這是中華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就指出,“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是中國藝術史上名品中的名品,就連清朝乾隆皇帝都沒有福氣看到這幅畫的全貌,今天民眾有幸看到這幅巨作,是何等的大福氣!”正因為如此,馬英九破例對此次畫展發來了賀電。連戰在歡迎趙洪祝的晚宴上也指出,趙洪祝書記訪台最重要任務是《富春山居圖》聯璧展出,這不但是兩岸更是中華民族的大事。這幅畫算一算660多年的滄桑,300多年的分隔,再加上兩岸60多年不相往來的歷史。今天能在兩岸和平發展的康壯大道上,取得“和”與“合”的契機、機緣,能夠讓這幅畫歷經滄桑在故宮博物院展出,這是何其重大的事。 

  這次《富春山居圖》合璧展,也圓了溫家寶總理的心願。去年全國“兩會”記者會上,溫家寶借回答問題的機會,談到《富春山居圖》一畫分存兩岸的現狀。溫家寶説,“我希望兩幅畫什麼時候能合成一幅畫”,他還用“畫是如此,人何以堪”來感嘆兩岸的分治。這番話引起了兩岸文化人士的重視,並再次為畫卷的合展籌劃奔走。今年“兩會”前夕,溫家寶在回答網友問題時,再次提到了《富春山居圖》。他説,“現在聽説《富春山居圖》就要合璧展出,這時我默默地在念著一句話:‘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他還説,“讓一個完整的《富春山居圖》永遠合璧在一起。這是我的期望。”  

  為《富春山居圖》的合璧展出,兩岸三地文化人奔波了十多年,而溫家寶總理的一聲感嘆,則起到了“臨門一腳”的作用,破解了兩岸三地文化人在推動《富春山居圖》合璧展出所遇到的障礙。 

  兩岸簽署文化交流協議,最早是由臺灣方面提出的,強調在簽署“ECFA”後,就應進入洽商文化協議的階段。為此,兩岸進行簽署文化交流協議的洽商,已經寫進了兩岸的共識之中;去年中華文化聯誼會名譽會長蔡武赴臺訪問所達成的共識中,也列有此內容。而借著《富春山居圖》在臺灣的合璧展出,就使該問題顯得更為迫切了。因為還有仍然分隔兩岸的其他文物,如臺北故宮博物館珍藏的乾隆書房“三希堂法帖”中的《快雪時停帖》與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的《中秋帖》和《伯遠帖》,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的張擇端版《清明上河圖》與臺北故宮博物院珍藏的清院本《清明上河圖》,還有西周時期的一對成周王鈴,陽文的在北京故宮,陰文的在臺北故宮,一部亦分藏于北京和臺北故宮的僅有的《滿文大藏經》等,也有先後在兩岸合璧展出的必要和前景。既此,《富春山居圖》的合璧展出就應能起到催促作用,爭取早日在北京合璧展出,讓兩岸圓夢。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