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視點:達賴赴臺 陳水扁意外中招

時間:2009-09-07 09:07   來源:台灣網

  上周,達賴的臺灣行成為島內所有媒體的聚焦點,這位“政治和尚”走到哪,抗議者就跟到哪,臺灣民意作出的明確而有力的裁斷,已使民進黨墜入了自設的陷阱;另一位本想成為媒體主角的陳水扁,卻因陳菊一手主導的達賴赴臺,而將自己精心設計的“救扁計劃”的消息完全淹沒了。

  達賴赴臺:臺媒吁儘快修補兩岸關係

  達賴以“為災民祈福”的名義抵臺,但所到之處媒體與抗議者群起圍之,原本應是主角的災民卻無人過問無人關心。是祈福還是政治演出,早已昭然若揭。達賴在島內的重要活動,綠營要角只有蔡英文出席,昔日的民進黨“四大天王”全都缺席。一場原本用來分化國共兩黨的戲碼,卻意外暴露出綠營內部各自為政、誰也不服誰的“天王情節”。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的社評指出,人人都看得出陳菊邀達賴是個高調的政治動作,但能換取多少政治資本還有待觀察,畢竟如此消費災民的行為,除了沒良心之輩,誰會認同?再説,臺灣的藏傳佛教信眾不多,為達賴一人而得罪島內其他宗教團體,畢竟得不償失。因此,民進黨縱能得意一時,終究還是短多長空。

  而面對達賴赴臺的“人禍”效應——兩岸大好的交流局面受到嚴重影響,多家島內媒體紛紛發表評論,呼籲儘快修補兩岸關係。《中國時報》社論指出,政客們有選舉的需求,民眾卻有最實際的經濟需求,當這幕救災政治大戲落幕,請政客們把心思拉回來,不要再為了選舉無端製造兩岸關係不必要的變數。《工商時報》社論則説:該事件已造成兩岸關係的“裂傷”,而要修補,關鍵在於相互尊重,不僅要求對方尊重我們,我們也要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唯有如此,方能為兩岸和平發展建構穩定基礎。

  陳水扁意外遭達賴踩踏

  9月1日,陳水扁家人偽證案一審宣判,吳淑珍、陳幸妤、趙建銘、陳致中分別被處以一年不等有期徒刑,對於等候“911”一審判決的陳水扁來説,是個很壞的消息;而更壞的消息是:“挺扁大將”黃慶林和“控美案”林志升向美國施壓迎救陳水扁的“大動作”,卻因為達賴赴臺引發風波,將救陳水扁行動的消息完全淹沒。

  香港中評社3日評論指出,陳水扁案因“88水災”急速冷凍,無論是綠媒還是挺綠論壇,關注的人少之又少。而陳水扁上周尋求支援者、期盼自己重新成為媒體“寵兒”的計劃,卻完全淹沒在突如其來的達賴赴臺效應中。陳菊發出的這支亂箭,意外射中了陳水扁。

  臺灣《蘋果日報》3日一篇文章則指出,陳水扁在案件前後的心虛表現引來質疑,陳水扁應該好好去打他的官司,而民進黨也沒有必要支援前黨主席陳水扁,應儘速做出它明智的決定,並告訴它決定的理由。

  防災沒有假期

  上周,“莫拉克”颱風帶給臺灣的創傷尚未完全復原,颱風“杜鵑”又形成。臺灣《新生報》6日社論指出,雖然預測“杜鵑”侵臺機率不大,可是“88水災”帶給大家的教訓,就是救災不只是某一單位的事,雖然水災後臺當局受到嚴厲抨擊,但民眾也發現地方政府其實要付最大的責任,防患措施仍以地方主管單位最能了解實際情況。目前仍屬颱風季節,88水災”後,不只是災區,全臺都已成驚弓之鳥,而從“中央”各部會到地方政府各單位必須要有的情資與聯繫網路,已就位了嗎?

  《新生報》5日的社論指出,重建家園還在逐步推動,沒想到新流感又迅速蔓延,幸好當局早作各項準備,在野黨要監督協防,善盡建議言責,少作嚴苛批評。政黨可以不斷輪替,在關鍵時刻,彼此宜多包容體諒,大家各守自己的本分和責任,若要臺灣茁壯富強,非靠全體民眾共同奮戰不可。(趙靜)

瀏覽精彩評論 點擊進入評論頻道


(本文不代表台灣網立場)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