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自家的“經”實非普通人所能念

時間:2009-06-09 09:20   來源:台灣網

  儘管民進黨、臺聯黨及“獨派”本土社團意見分歧,但因“大綠”、“小綠”反對馬當局“傾中”目標一致,兩黨整合後推出了彼此可以接受的“ECFA公投連署案”版本並將提交民進黨中常會討論通過。相較於民進黨與臺聯黨的化解歧見,民進黨內部的“中國路線”之爭卻暗潮洶湧。

  臺灣《聯合報》9日社論指出,陳菊登陸,形同民進黨務實改革派已與基本教義派公然攤牌;“獨派”豈會不知大船正在轉彎,卻佯裝渾然未覺,一語不發。原因是“獨派”本居少數,若是撕破臉,只會自暴其弱、自暴其短,因而在這個關鍵時刻,連色厲內荏都做不到,遂是一片噤聲不語。

  綠營內部此次務實改革派與基本教義派的鬥爭不同以往:一、過去許信良及施明德或林義雄與民進黨的鬥爭,皆尚只是在理念或風格的層次;但蔡英文卻讓陳菊一腳踏進北京、上海,已是具體行動。二、過去幾場鬥爭,皆以許信良、施明德或林義雄被逐出或自動退出民進黨收場,但此次蔡英文不會輕言認輸退場,當然“獨派”也不會與民進黨切割退出。所以,這才是一場真正的“內鬥”;關起門來無人退場,暗中蓄勢互比氣長。

  社論因此認為,陳菊登陸,從外觀看,似乎打開了民進黨與臺灣主流社會及與大陸的機會之窗;但從民進黨內部來看,卻像是在屋裏打開了潘多拉魔盒,再將門窗緊閉。民進黨經2008年的慘敗,必須“去扁化獨”;這應是蔡英文的自我期許,也是民進黨的唯一生路。從目前的效應來看,民進黨權力核心對陳菊登陸的大船轉彎汽笛聲似乎相當接受;因此,蔡英文並未如當初許信良、施明德那般陷於孤立之中。但是對“獨派”及陳水扁來説,這汽笛聲卻不啻是政治喪鐘。

  衡情論理,這是民進黨切割分裂的時機。但是,“獨派”驅逐不了蔡英文,蔡英文也趕不走“獨派”。從正面看,民進黨仍然“團結”(這也是陳水扁的期望);但從負面看,這卻是必將“內傷”深重的“內鬥”,繼續“分而不裂”。

  在這樣的“分而不裂”情況下,民進黨與臺聯黨近日在“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公投連署案”方面化解歧見達成了基本共識,但另一方面,民進黨內部的“中國路線”之爭卻暗潮洶湧。

  香港中評社9日分析指出,民進黨扁係中常委高志鵬已聲言要在中常會提案進行“中國政策”辯論,並展開闔縱連橫尋求支援。最為尷尬的莫過於同屬正義連線的臺南市長許添財,羅文嘉等人力勸許添財勿在此敏感時機登陸,但許添財始終對是否取消訪問廈門未鬆口。陳水扁係的人馬一方面要求民進黨內同志不要掉入大陸的“統戰陷井”,卻無法勸説或約束自己的派系成員。

  文章指出,民進黨人士對“黨公職訪問中國注意事項”看法歧異已經到了一人一把號的地步,每個人都很堅持,但是否上綱到“中國政策”與路線的分歧則有待商榷;整體而言,民進黨的內部爭議比黨際(臺聯黨)更難溝通,説明民進黨家裏的經真不是普通人所能念的。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