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V.S.口水 高下立判

時間:2008-02-03 12:27   來源:台灣網

  

 

誰是人民所需要的領導人,其實已經十分清楚。

 

 

  謝長廷用“空包彈”打選戰,漸漸被人識破,如“CEO組閣”、馬英九綠卡問題,好像都是“彈”,但引信點燃後,爆破威力甚至還不如炮竹。然而,即使炮竹也能傷人,馬英九的困擾即在此。

  民進黨高層曾有人説,道德是“動態”的,意即今日的道德,未必是明日的道德,“德無常德”,取決於利用價值,曾被讚美的昨日道德,今日就可能是被咀咒的邪惡。這顯然已成謝長廷打選戰的哲學思想,前幾天才被他説成石破天驚的大道理,再問他時,這個大道理已被他丟進垃圾桶。譬如他參選臺北市長時,斬釘截鐵説郝龍斌用他父親郝柏村的水,所以沒繳水費,如果郝龍斌能拿出自己家裏的繳水費單據,他就退選。結果,郝龍斌拿出來了,他照選不誤。

  “空包彈”的具體説法,是指他罵對手罵得煞有介事,其實對事情根本不清楚,籌碼也不足,罵了再説,總有腦子轉不過彎來的人會信,那他就賺到了。何況過程中還會出現“彈生彈”的效果,如他先説馬英九“有綠卡”,然而馬英九有綠卡是二十年前的事,早已失效,馬的回答自然是“沒有綠卡”,常人鹹認馬英九沒説謊,但聽在謝長廷耳裏,居然生出了“新彈”:“你曾經有過”、“我認為現在還有效”、“馬英九正與律師和美國官方密切聯繫,以善後綠卡事件”……,如果馬英九再針對他的話回答,一句話、一個字、一個表情,都可能成為謝長廷的另一枚“空包彈”。

  謝長廷企圖以此困住馬英九,明明是一件無聊的事,馬若不回答,謝長廷繼續“發彈”,還拾起爛泥、石子,丟向馬英九。為了綠卡風波,馬英九已開了六次記者會説明來龍去脈,但謝營還認為馬沒説清楚,甚至衍生出“忠貞問題”、“誠信問題”。如果馬英九還不能從這場泥巴戰脫身,恐怕開一百次記者會,謝長廷也不會認為他已經説得夠清楚。

  臺灣《中華日報》指出,選舉領導人,人民需要的是候選人的政策,民調一再顯示,經濟發展是多數人民所關注的焦點。馬英九早已宣示以經濟為選舉主軸,針對經濟問題分門別類提出白皮書,謝長廷在記者會説,“我認為”、“我感覺”、“我印象”馬英九的綠卡是“不愛臺灣”時,馬英九則在開記者會談經濟政策,主張營所稅降至百分之二十,取消部分高科技租稅優惠,年收入在三十六萬以下的家庭,不但免稅,還由當局貼補生活費用。兩相比較,誰是人民所需要的領導人,其實已經十分清楚。

  馬英九擺脫謝長廷無厘頭的死纏爛打,唯有提出更具體的政策,與其期待對手會打所謂“高格調”選戰,不如獨行其是,直接訴諸人民。也許政策沒有噴口水的負面選舉那麼令人目眩神搖,但為提升民主品質,給臺灣帶來希望,這是正確的必走之路。

  用政策取代口水,則高下立判矣!俗雲“智者難免寂寞”,如果人民深信未來領導人必須是智者——亟思謀求“國之計”、民之生,而非巧言令色、嘩眾取寵的“姦巧”之人;那麼,請給智者掌聲,智者就不會寂寞,臺灣也就有前途了!

 

 

 

編輯:張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