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借宗教為“臺獨”造勢 人神共憤

時間:2007-12-20 09:42   來源:台灣網

和平女神媽祖被扁挾持,為“臺獨”分裂活動造勢,人神共憤。 

  

  陳水扁十七日上午接見臺灣道教總會理事長謝榮壽及會務幹部時鼓吹“臺灣不能被人家拿走,變成人家的一部分,”還説“神明的意思是要大家顧好臺灣,旗子不能半夜被偷換,分明是“挾持”媽祖搞“臺獨”分裂活動,褻瀆媽祖,人神共憤。 

  臺灣兩場選舉現在進入緊張的階段,陳水扁要借助宗教為民進黨造勢。他説他全島走透透,從臺灣頭拜到臺灣尾,“逢廟必拜”,要為“全民和臺灣祈福求平安”。 

  他還大言不慚地説,“今年九月媽祖到紐約出巡,為‘以臺灣名義加入聯合國’成功造勢。”“‘入聯公投’連署超過兩百七十幾萬份,這是媽祖和眾神明保祐,善男信女大家站出來,向眾神學習,守護臺灣。” 

  《澳門日報》社論指出,抬出媽祖為“臺獨”鳴鑼開道,這是島內政治惡化的新動向。 

  眾所週知,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中國的神聖領土。四百年前,先民由福建、廣東一帶,乘船經過黑水溝來到臺灣,篳路藍縷,以辟山林,臺灣自此得以開發。大陸人渡臺,為求一帆風順和開墾成功,大多數人都隨身攜帶在家鄉祭祀的媽祖神像或香火之類的聖物。

  平安到達後,便建廟安置神像,朝夕膜拜,祈求神靈護佑。臺灣在先民冒險犯難開發之後,經歷了明末的動亂,荷蘭人的短期統治,到鄭成功驅逐荷蘭人才獲得一時的安定。後來清廷渡海而來結束了鄭氏的遺脈,臺灣收歸大清版圖。甲午戰爭後,清廷將臺灣割讓日本,上國衣冠淪為夷狄,民不聊生,生靈涂炭。為逃避現實,撫平傷痛,求得心靈上的平靜與慰藉,臺灣民間普遍供奉媽祖。 

  從純樸鄉村到繁華城市,處處都有媽祖廟的興建。臺灣媽祖文化與祖國大陸有割不斷的聯繫。 

  媽祖文化數百年來都是促進民族團結、推動祖國統一的原動力。臺灣地區最早的媽祖廟為澎湖天后宮,它建於元朝至元十八年(一二八一年)。 

  明代戚繼光剿滅海上倭寇後,曾將該廟擴建。臺灣規模最大的媽祖廟是鹿港媽祖廟,傳説永歷十五年(一六六一年)鄭成功東征鹿耳門港時,媽祖顯靈助戰,因而興建。史書還記載,在清初康熙皇帝派施瑯率軍收復臺灣的戰役中,有很多媽祖顯靈助戰的故事。 

  由此康熙帝封媽祖為“天上聖母”,頒“神昭海表”匾額。 

  在近一千年的傳播與傳承中,媽祖成為臺灣民眾的信仰主體。臺灣同胞信奉媽祖,就是信奉臺灣的根,這個根就在大陸。現在臺灣有媽祖宮廟二千多座,信眾一千四百多萬人。自從一九八八年臺灣大甲媽祖廟鎮瀾宮首次打破將近百年停止交流的禁忌後,兩岸媽祖文化交流不斷熱絡,增進了兩岸同胞的情誼,也對兩岸和平穩定發展産生了積極的影響。 

  社論指出,媽祖信仰與“臺獨”格格不入,於是“臺獨”分裂分子反對兩岸媽祖文化交流,企圖割斷兩岸媽祖信仰的神緣,把兩岸媽祖信仰問題泛政治化。 

  另一方面,近年島內政治環境的改變,無形中給了一些政治人物借助宗教動員群眾的空間。陳水扁之流企圖由文化“臺獨”至“法理臺獨”的論述中,尋找臺灣“獨立建國”的理論基礎。 

  社論批判,陳水扁憑空捏造“臺獨媽祖”來為其“臺獨”政治路線服務,企圖把媽祖變成“臺獨”的守護神。他們踐踏媽祖信仰傳統,傷害了臺灣廣大媽祖信眾的感情。 

  “臺獨”分裂活動不僅嚴重危害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也嚴重危害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穩定,必須堅決反對。陳水扁當局通過“憲改”、“入聯公投”謀求“法理臺獨”的活動,是臺海和平穩定面臨的嚴重威脅。海峽兩岸人民擦亮眼睛,攜起手來,共同反對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活動,維護兩岸和平。 

  陳水扁當局處心積慮搞“臺獨”,在兩岸、在國際都不得人心,都註定要失敗。玩火者必自焚,媽祖幫不了扁的忙,神明也絕對不會幫這個忙。

 

編輯:張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