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對抗硝煙 只看到臺灣政治的病變與衰敗

時間:2007-12-06 09:07   來源:台灣網

 

臺灣“立法院”成格鬥場(資料圖)

 

  臺灣朝野週五將就“中選會組織法”的三讀展開“立法”攻防,民進黨揚言“傳好救護車”誓死杯葛。

  臺灣《聯合報》社論認為,民眾應該跳脫“藍綠對決”的刻板框架來看待此事,因為這涉及的不單純是“中選會”的法制化問題,而是整個“國會”的“憲政”運作已面臨癱瘓危機。“中選會”的法制化延宕已久,最近“中央”與地方之所以有“一階段vs.二階段”之爭,正是源於“中選會”以“黑機關”身分聽命執政黨偏頗行事,引起在野黨及縣市政府的不服。由於重大選舉接二連三,若“中選會”以受質疑的身分與手法強行主導選務,民眾如何相信最後的選舉結果是經公正程式産生?也因此,“中選會”的法制化問題備顯迫切,不論朝野見解多麼歧異,最終仍必須在“立法院”尋求解決,才可能找到出路。

  社論指出,矛盾的是,民進黨一面指責在野黨版的“中選會組織條例”“違憲”,一面卻忘了自己全力維護的現行“中選會”,正是個“不合憲”又“不合法”的機構。更嚴重的是,民進黨身為“國會”少數,不知善用“妥協”或“遠交近攻”戰略來達成執政的使命,卻頻頻採取暴力、威脅及干擾戰略,使“國會”陷入癱瘓,使臺灣瀕於空轉。今年初,“立院”審查“中選會組織法”,即因民進黨“立委”圍攻並以“三秒膠”鎖住議長,使議事無法進行;以此觀之,明天“立法院”可能上演的政治暴力醜劇,恐怕令人難以想像。民進黨這種“只許黑機關濫權,不準立法院修法”的死纏爛打戰略,不僅在邏輯上自相矛盾,在現實上也難掩其師心自用。民進黨之所以拼死維護“中選會”的“非法狀態”,無非是為了既有的掌控方便;至少在明年五月仍然政權在握之際,行政部門可以透過各種公開或隱匿的形式插手選務,進而影響選舉。亦即,除非選民明年再度締造政黨輪替,否則要民進黨把“中選會”這塊肥肉從它嘴巴裏吐出來,難如登天。

  社論説,可以提醒民眾的是:這次“中選會組織法”的攻防,不該當成人們習以為常的又一次“朝野對決”看待;因為民進黨已然無意辯論法案的是非曲直,也無意解決“中選會”的法制化課題,目的只在阻擋“國會”的“立法”運作,其結果,必然影響臺灣的正常化發展。大家要擔心的,不是“立法院”淪為殺戮戰場,而是臺灣“憲”政體制變成一黨一人一用即棄的工具。這也正是臺灣所謂“藍綠政治”的危險。當“藍綠對抗”這樣的概念流行後,所有扭曲違“憲”的不正常活動都被丟進這個框框裏,當成普通政治垃圾處理;殊不知,在“非藍即綠”這樣的二分法下,不僅人民被分成兩種等級,“國家機器”也日漸四分五裂,幾至無法動彈。然而,民進黨卻利用此機會,透過黨政合一的手段將公共資源納為己用;更利用“立法院”的職能失效,大肆擴張行政權的專擅和獨攬。

  八年了,人們若只看到一次次的藍綠對抗硝煙,卻看不到臺灣“憲政”的病變與衰敗,那就太盲目了。回顧過去這一個月,在陳水扁的刻意操弄下,臺灣其實是處於類似“內戰”的狀態:為了“立委”選舉領投票的問題,“中央”和地方十八縣市各執己見;為了“大中至正”門的更名問題,“行政院”與臺北市政府劍拔弩張,導致警察相互對壘;現在,為了“中選會”的法制化,朝野“立委”要展開大戰。這種日日烽火高舉的景象,顯示政治人物連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都沒有。更何況,島內的連天戰火,大半都是陳水扁煽的風點的火;民主政治走到這步田地,也幾近虛無幻滅了。那廂為了拆“大中至正”門,“行政院”自己私下修改法令,然後挾著未完成“立法”程式的條文就要蠻幹。這廂“立法院”要審“中選會組織法”,居於少數的民進黨仗恃著拳頭,揚言要打就打。

  社論最後感嘆,體制和法律,真任其予取予求嗎?當年逼退了萬年“國會”,如今民進黨為了擁護陳水扁,一再將拳頭“表決部隊”重新開進“國會”,這只證明歷史果然會倒退。天下豈有不容“國會”表決運作的民主?豈有不容“國會”表決運作的民主執政黨?

 

 

 

編輯:張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