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大幅調整 國民黨團結挑戰豈能不慎

時間:2011-01-20 09:16   來源:台灣網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日刊載社評表示,最近國民黨人事大幅調整,事實上也反映了國民黨面臨的團結挑戰。

  

  全文摘編如下:

  

  任何一個組織都有組織目標,如何團結組織內部的力量以達到組織的目標,不僅是學術界不斷探討的問題,也是各種組織永遠的挑戰。政黨也是一種組織,當然免不了上述的問題,最近國民黨人事大幅調整,事實上也反映了國民黨面臨的團結挑戰。

  最近媒體有關王金平、王昱婷、及高思博的報道,或多或少反映了國民黨在團結領導階層方面有相當挑戰。王金平是“國會議長”,他是否要參選區域“立委”或修改規章,似宜儘早定案,現在反而讓人有見縫插針的機會。

  王昱婷、高思博不願接受黨的徵召,有其考量,金浦聰説得也沒錯,戰士沒有選擇戰場的權利。雙方的落差在於雙方的角色不同,但真正的問題應在於國民黨人才培育的機制上。國民黨領導階層的團結,與黨的人才培育計劃及作為有密切關係。政黨執政之後,握有廣大的資源,如何善用資源,把人才與資源作有機而且有效的結合,使其效用發揮至最大,也是影響團結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國民黨不能不慎。

  從黨與黨員的關係來看,團結的重點不在於人才培育,不在於資源的運用,而在於理念與政策,以及黨領導人物的號召力。2008年的“總統大選”,馬英九即發揮了強大的團結力量。如何激起黨員的熱情,是國民黨必須深思的問題。

  最後從黨與社會的關係來看,真正的重點除了政策的制定與執行,政策的溝通也不能忽略。從國民黨執政至今,似乎存有一種心態,認為只要努力為人民做事,人民自然會感激,認為只要是好的政策,自然就會轉換成選票。問題是,臺灣有一個不問是非黑白,任意抹黑政策的在野黨,如果執政黨沒有強而有力的政策溝通能力,一項對的政策,或者被説得一無是處,或者被迫更改。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二代健保”改革以及“十八趴”改革。二代健保改革以家戶總所得為計算基礎,是學者專家認為最符合公平正義的制度,卻因為民進黨“虛擬所得”的批評而打退堂鼓,只能説令人扼腕。至於十八趴改革,本來是要改正民進黨肥高官瘦小吏的不合理措施,卻被民進黨説成是十八趴復活。如果不是蔡英文也領十八趴,恐怕當局還有理説不清。

  一個政黨要執政,必須在這三個層次的團結關係上均有成績,否則每一場仗都是硬仗,而且可能打敗,豈能不慎?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