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評王毅紐約演講:意義正面

時間:2010-10-25 09:52   來源:台灣網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23日發表點評文章説,國臺辦主任王毅在紐約的講話,首度提出兩岸關係“穩定發展”的概念,呼應了原來對臺政策“循序漸進,把握節奏”的原則,並且首度詳盡闡釋了為何要穩定發展、如何才能穩定發展?穩定發展基礎何在?穩定發展的阻力何在?穩定發展的動力為何?文章認為王毅全篇講話很具新意,在三個方面厘清了一些問題。

  一、兩岸協商“先經後政、先易後難”的原則不變。

  

  由於大陸學術界數度傳出呼籲兩岸應該及早進行政治對話的主張,造成臺灣部分輿論認為大陸即將改變兩岸協商原則,以及質疑大陸對臺政策趨向,王毅對此作了明確的澄清,強調“兩岸關係的發展有其內在需求和客觀規律,快一點或者慢一點都沒有必要人為地加以干預,更不必強行地加以改變”。他還引用了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向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提出的“行穩致遠”,顯示國共兩黨對於兩岸關係應穩步前進、穩健推動的立場一致。

  

  二、無意逼迫馬英九或強壓臺灣。

  

  臺灣部分輿論質疑馬英九能否守住“先經後政”的防線。其實,此一協商原則並非國民黨當局的片面堅持,而是2008年3月馬英九當選後,國共兩黨有關人士達成的共識。現在經過王毅再度説明,可見大陸無意逼迫臺灣接受時機與條件都還不成熟的政治對話或政治談判。尤其王毅表明注意到還有臺灣民眾對兩岸關係的發展抱持疑慮,顯示大陸無意急於求成,訊息十分正面。

  

   三、兩岸和平的基礎一貫。

  

  臺灣存在政黨輪替的可能性,但無論什麼政黨執政,兩岸互信的關鍵在於“反對臺獨、堅持九二共識”,此一關鍵是王毅講話的重點之一。因此,雖然民進黨眼見國民黨推動的兩岸關係已見成效,只好表示重新執政後將“延續前朝政策”,但是,兩岸和平的成果必須建立在互信之上,如果民進黨也“反對臺獨、堅持九二共識”,在重新取得政權後維持兩岸和平,否則和平局面勢將崩解,從而危及臺灣民眾福祉。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