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營炒作“一中市場”的謬誤

時間:2009-12-15 11:07   來源:台灣網

  隨著第四次“陳江會”的腳步逼進,綠營政治人物及親綠媒體又在炒作“一中市場”的議題。猶記2008年3月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謝長廷,質疑時為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的焦點就是“一中市場”。選民在2008年已經用選票證明,他們並不擔心民進黨所謂的“一中市場”。只是綠營政治人物或親綠媒體,似乎始終無法擺脫“一中市場”的挾制?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日社評表示,甚受綠營人士或親綠媒體敬重的前“總統”李登輝,早在2008年3月被問及有關“一中市場”的問題時,即對外表示“根本沒有這個名詞,大家都在亂亂講。”他並指出,只要雙方訂好規則就不會有問題,大家好好做生意,不要吵架就最好。顯見只要規則訂清楚,不僅不會有“一中市場”的問題,對臺灣的經濟發展更是有利,否則學經濟的李登輝怎麼會有大家都在亂講的説法呢?

  綠營人士質疑兩岸若是簽訂ECFA或是簽署兩岸標準檢測及認驗證合作協議,就是進入“一中市場”。換言之,若是跟美國簽類似的協議就是進入“一美市場”,跟日本簽就是“一日市場”。臺灣曾多方試圖與美、日發展更經密的經貿關係,為何未見有心人士出現反對“一美市場”、“一日市場”呢?

 

  社評説,或許有人會説,因為美國或日本對臺灣的安全不構成威脅,所以不用擔心“一美市場”或“一日市場”的問題。前“國安會秘書長”邱義仁曾説過,就是要抱美國的大腿。可是美國卻向臺灣施壓,要求臺灣必須開放有狂牛症疑慮之牛肉進口。因此,抱美國人大腿不代表美國就不會給臺灣出任何難題,關鍵在於臺灣究竟要如何面對多變的市場環境。

  市場原本就沒有政治屬性,大陸市場原本就屬於全球市場的一部分,就像美國市場、日本市場、歐盟市場,甚至臺灣市場是全球市場的一部分一樣。當全世世界的市場逐漸飽和,大家都把眼光放在拓展大陸市場之際,臺灣若能有機會能更具優勢地進入大陸市場,何樂不為。可是“一中市場”的説法,卻完全扭曲市場本身中性的屬性。

  若是臺灣與大陸經貿關係正常化,臺灣就有可能成為各地企業進軍大陸市場的跳板,因為各地企業需要先來臺學習進軍大陸市場的功課。過去臺灣未把握此種優勢,若再不設法,將難以避免被邊緣化的命運。

  社評表示,“三合一”地方選舉的小勝,似乎讓民進黨把ECFA或兩岸標準協議等同於“一中市場”更有信心。然而不論是在朝或者在野,民進黨始終提不出一套如何面對大陸市場的政策。“中央”級選舉畢竟不等同於地方選舉,選舉結果攸關未來臺灣整體的經濟發展方向,與地方政府較偏重候選人特質不同。選民能否放心讓經濟發展能力稍嫌薄弱的政黨在“中央”執政,還是個很大的疑問。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本文不代表台灣網立場)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