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民進黨能借縣市長選舉翻身嗎?

時間:2009-03-10 15:08   來源:台灣網

  民進黨能否借著年底縣市長選舉打一場“翻身仗”?這幾天成為臺灣政壇熱烈討論的問題。事緣曾任澄社社長的臺灣“中央研究院”社會研究所研究員翟海源在一次研討會中,當著蔡英文的面直指目前他看不到民進黨有東山再起的跡象。

  翌日蔡英文則響應説,民進黨一直在檢討、改變中,絕不會“不能東山再起”,相信在年底的縣市長選舉,就會選得很好。而在此之前,蔡英文曾多次説過,民進黨要藉年底的縣市長選舉打一場“翻身仗”,實現“大翻身”。

  澳門《新華澳報》昨日對此發表評論説,民進黨能借年底的縣市長打一場“翻身仗”,實現“大翻身”嗎?這要看“翻身仗”的定義是甚麼。如果“翻身仗”的定義是發生“鐘擺效應”,民進黨的選績如同國民黨去年初的“立委”和“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取得壓倒性勝利,從而實現“大翻身”的話,看來這簡直是癡人説夢話。

  當然,如果是採取“低標準”,只要能在目前政治局勢對民進黨頗為不利的情況下,仍能奪得小勝,則可算是“翻身仗”的話,那麼,則不無可能。

  目前,在臺灣地區的二十一個縣市(臺北、高雄兩直轄市除外)中,民進黨佔據著南部的六個縣市:雲林縣、嘉義縣、臺南縣、臺南市、高雄縣、屏東縣。因而,這個六個縣市是民進黨“嚴防死守”的目標,也是民進黨未來戰略的重要“根據地”。其餘的十五個縣市,則大多是由國民黨所掌握,另有金門縣是新黨所掌,連江縣是親民黨所控,都是藍軍的天下。

  本來,在臺灣地區的選舉實踐中,往往會發生“鐘擺效應”,亦即是這一次公職選舉是甲黨贏了之後,選民們在下一次公職選舉時就會還乙黨一個“公道”。

  但自二零零五年陳水扁家族貪污弊案爆發後,“鐘擺效應”完全失靈。接連的三場公職選舉,包括二零零五年的縣市長選舉,和二零零八年的“立委”、“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選情都是一面倒,國民黨獲壓倒性勝利。

  這致使國民黨在獲得“立委”選舉大捷後,擔心會發生“鐘擺效應”,從而誘發輸掉緊接而來的“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因而憂心忡忡,戒慎恐懼,國民黨中央高層謝票時的動作及表情簡直就是像在“謝罪”,無非就是要避免刺激中間選民,在選舉中催發“鐘擺效應”。

但畢竟因為陳水扁家族的弊案及陳水扁本人執政八年破壞臺海和平的倒行逆施,令廣大選民忍無可忍,使到“鐘擺效應”再次失靈,馬英九仍是狂勝。

  由於陳水扁家族貪污等弊案已成為影響民進黨選情的重要主導因素,故隨著陳水扁的貪污、洗錢等四大弊案被起訴,及被深入揭露的案情比當初想像的更為嚴重,如果此因素仍然左右選民們的投票抉擇,民進黨就將難以催生“鐘擺效應”。就此而言,蔡英文要寄望年底的縣市長選舉能“選得很好”甚至是大打“翻身仗”,似是根本不可能。如能保住目前六席的“老本”,已是十分幸運。

  不過,事情是在變化著的,目前臺灣地區的政治生態,卻又正在發生著微妙的變化。儘管説,目前臺灣地區的經濟困境主要是受到國際大環境的影響,但很多人都認為馬英九當局執行力不強,如果不是有更為聚焦的陳水扁弊案轉移了媒體和民眾的關注視線,相信現在的馬英九也像當年的陳水扁那樣,成為媒體和民眾口誅筆伐的主要對象。

  正是有了這層因素,才使蔡英文産生了要打也能打一場“翻身仗”的幻覺。實際上,在其中的一些縣市,不是沒有“翻身”的可能。如果蘇貞昌能拋棄“「二零一二”大夢,顧全民進黨的大局“回鍋”參選,作為臺灣地區“首縣”的臺北縣,就極有可能會發生“鐘擺效應”,實現“大翻身”。

  臺東縣也因現任縣長鄺麗貞的被刑事偵查,致使國民黨選情並不樂觀。南投縣亦因藍營內部出現“一分為三”的競爭態勢,可能會重演上次選舉綠營“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一幕,只不過是結局正好相反。

  但即使如此,民進黨現有的六席,也不是沒有鬆動的可能。其中尤以一向形象清廉的雲林縣長蘇治芬竟被控受賄,及身為民進黨內實力派的嘉義縣長陳明文也身陷弊案,而分別使雲林縣和嘉義縣“鐵盤”鬆動。如果國民黨能推出“強棒”,就將倒是將讓國民黨在這兩個農業縣實現“翻身”。

  屏東縣的情況更為不妙。上次藍軍失敗是在“鷸蚌相爭”,但吸此教訓,國民黨有意參選的廖婉汝、蘇清泉、周典論都早體認藍軍必需團結,因而已經積極進行整合出人選,力圖避免重蹈四年前的覆轍。倘此,民進黨在屏東縣確實是將會“翻身”。

  即使是在陳水扁重點防守的家鄉臺南縣,也因陳水扁“欽點”的陳唐山和謝係“立委”李毅俊互不相讓,被視為陳水扁與謝長廷的“代理人戰爭”,也有可能會讓早已佈局部署的國民黨臺南縣黨部主委李全教“冷手執個熱煎堆”。

  因此,從具體選情來看,藍綠兩營將互有得失。在互為抵銷之下,民進黨不要想“選得很好”以至是“實現大翻身”,能保住目前的六個席位,已是“飲得杯落”。

 

更多精彩評論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