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弘儀現象反應“臺獨”的邪惡及悲哀

時間:2010-11-12 09:22   來源:台灣網

  綠營名嘴鄭弘儀用“三字經”罵馬英九引發的選舉政治效應,仍然在持續中,讓臺灣此次冷清的選舉增加了些許熱度,在這場低級的粗口事件中,“臺獨”基本教義派應該是最激動的一群,他們有樣學樣發揮所長,在日前的扁係臺北大誓師中,“龜兒子”等等粗口此起彼伏,不知情者可能會以為這是臺灣某個“心靈成長組織”的“精神治療”活動。

  

  香港中評社11日刊文指出,鄭弘儀爆粗口,是一種“臺獨”陣營裏的新興現象,可以稱之為“鄭弘儀現象”。 “鄭弘儀現象”基本反應出“臺獨”基本教義派內心的邪惡謀略,也反應出他們某種怕“臺獨”幻夢破滅的恐懼總合。

  

  全文摘編如下: 

  鄭弘儀重新挑起了“臺獨”基本教義派的政治熱情,原因當然不僅僅是“幹XX”或“龜兒子”這些下三濫的粗口,而是這些粗口後面的真實根源。根據鄭弘儀的邏輯,他會爆粗口是因為馬當局補助大陸學赴臺每月3萬元新台幣的獎學金,而臺灣學生卻“苦哈哈”,因此他忍不住。雖然事實證明鄭弘儀説的是謊言,但他完全不在意外界對他説謊的指控,他也不會在乎事實真相如何,他要的是政治動員的效果,只要能夠將綠營支援者仇視大陸的激情動員起來,他就成功了。鄭弘儀沒有隱藏他的觀點,他要挑動的還是兩岸對抗,這次的對像是兩岸青年學生。
  
  可以這麼説,鄭弘儀爆粗口,是一種“臺獨”陣營裏的新興現象,可以稱之為“鄭弘儀現象”,這個現象與過去“臺獨”份子的粗口事件有所差異。在親綠的地下電臺政治評論節目裏,主持人爆粗口可説司空見慣,甚至在選舉場子裏一些地方性政治人物爆粗口,美其名是拉攏與鄉親距離的某種奇特方式。但“鄭弘儀現象”與過去有本質上的不同,它産生了兩種效應。

  對民進黨的衝擊方面:一、鄭是臺北某電視臺的綠營名嘴,也算是高級知識份子,這類型的知名人士公然在講臺上爆粗口的,在過去絕無僅有。在之前的政大助理教授莊國榮,爆粗口還只是在人群之中的即興言論;二、鄭弘儀的粗口事件帶來了綠營政治生態的奇特變化。在莊國榮事件中,還有不少綠營人士不以為然,莊國榮從此銷聲匿跡。而在“鄭弘儀現象”中,民進黨由黨中央到主要政治人物,多數裝嚨作啞,少數挺身為鄭辯解,甚至還有極少數附和者,讓外界嘆為觀止;三、“鄭弘儀現象”也給綠營權力結構帶來結構性的變化。在過去陳水扁執政時期,鄭弘儀這一類的人,頂多扮演工具性角色,為陳水扁搖旗吶喊,但如今形勢反客為主,整個綠營、整個民進黨似乎已匍匐在名嘴的腳下,受名嘴的宰制。可以説,民進黨已被所謂的名嘴綁架,毫無反擊能力。 

  

  而在兩岸關係方面,“鄭弘儀現象”也突出了民進黨兩岸政策的困境。自民進黨在ECFA問題上與國民黨的經貿政策較量節節敗退、在兩岸人員交流方面的“三通”政策也節節敗退後,“臺獨”份子已完全失去兩岸關係的發言權。“臺獨”份子只能採取更激烈的言論與手段,遏止繼續在國民黨主導下兩岸關係朝更友好、更良性、更緊密的方向發展。而“鄭弘儀現象”顯示,“臺獨”份子已由製造臺灣內部的族群仇恨,轉向煽動兩岸之間的人民,他們企圖用激化兩岸民眾的方式,遏止兩岸關係的持續擴大與和平發展。

  對綠營與“臺獨”份子而言,它們的權力與利益來自於兩岸對抗,一旦人民都看清他們的詭計,“臺獨”份子也將失去它們生存與發展的能量。“鄭弘儀現象”基本反應出“臺獨”基本教義派內心的邪惡謀略,也反應出他們某種怕“臺獨”幻夢破滅的恐懼總合。

  更值得注意的是,“鄭弘儀現象”只是“臺獨”份子企圖激化兩岸人民,遏止兩岸關係持續良性發展新一波浪潮的開始,至於這波“臺獨”份子煽動兩岸人民的浪潮能走多遠,外界認為有限。但“鄭弘儀現象”在不經意間發出了一道訊息,“臺獨”份子挑撥兩岸關係的詭計已經啟動了。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