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發展現實已無法阻擋 民進黨何時領悟?

時間:2009-12-14 09:25   來源:台灣網

  香港中評社13日社論表示,民進黨對於日前的臺灣地方選舉結果有點滿意,民進黨的地方得票比率比過去有所增長。但民進黨想要在未來的臺灣政治版圖中佔據更重要的位置,就不能不面對兩岸政策的問題。

  

  全文摘要如下:

  

  此次地方選舉,對於臺灣藍綠政治版圖的挪移究竟有多大,專家們看法分歧,但臺灣的政治分析家對於選後民進黨應更嚴肅的面對兩岸政策問題,卻是不分藍綠看法一致,這應該是民進黨領導層始料未及之事,恐怕也會對民進黨的領導者産生一種莫名的壓力。因為,民進黨領導者想要在未來的臺灣政治版圖中佔據更重要的位置,就不能不面對兩岸政策的問題。

  民進黨當然不是沒有兩岸政策,外界有這樣那樣的説法,不過篩選掉文字遊戲的內容,民進黨迄今為止的兩岸政策基本上就是“臺獨”政策,這個“臺獨”政策就是否定一中,並以建立“臺灣共和國”為夢幻目標。

  “臺獨”份子建立“臺灣共和國”的夢幻目標有沒有實現的一天,在可見的未來,可以確定沒有。“臺獨之子”陳水扁在任時也這麼認為。至於遙遠的未來,這要上帝才能回答。

  當然,民進黨可以無視于這樣的判斷。但民進黨終究無法回避兩岸政策面臨調整的問題。民進黨的前主席許信良説,“民進黨想再次執政,就必須調整兩岸政策,否則別説2012年,甚至未來二三十年,都別想再執政。”

  許信良對民進黨的箴言有沒有道理,這是民進黨內的事,民進黨的領導者自己去思考。只是中共將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定性為“臺獨”分子之後,民進黨可以選擇的空間其實已經不多。但玩政治終究是要作出選擇的,不論三選一或二選一,甚至別無選擇,都應該是超越意識型態框架做出的理性選擇。 

  如果民進黨當前的領導人還是想不明白,建議參考許信良在其創辦“美麗島電子報”的開幕式上的講話。他們的老前輩許信良説,“比起軍備,經濟更是能保衛臺灣人的籌碼,面對崛起的大陸,任何有心要引領臺灣迎向世界的政治家,都必須對大陸有充分認識,雖不能五體投地毫無保留的傾中,卻也不能面對大陸就是一味反對到底。”

  當然未來民進黨兩岸政策的調整方向,是民進黨的家務事,外界也不宜置喙,但民進黨若還想要在臺灣有一番作為,兩岸關係與與臺灣經濟發展的關聯性必須認清。而這一層,迄今也是民進黨領導人看不透,或不想看透的關卡。民進黨繼續抵制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就代表著民進黨在發展臺灣經濟與“臺獨”意識型態之間的某種選擇。

  只要民進黨無法看透這層關係,民進黨領導人將會被迫一再的在關鍵時刻,在發展臺灣經濟與“臺獨”意識型態之間做出選擇,每一次選擇都將象徵著“臺獨”勢力與臺灣社會經濟發展關係的某種再定位,當民進黨選擇意識型態時,臺灣經濟就受一次傷害。當然,民進黨領導人會反駁説絕無此事,他們可以信誓旦旦的保證,臺灣在過去沒有依賴大陸市場,還不是照樣經濟快速發展,近來正因為與大陸經濟交流過密,反而讓臺灣陷入經濟危境。民進黨的這樣或那樣的似是而非的説法,一句話就可回應:時空錯亂。

  這個原因很簡單。民進黨迄今為止的兩岸政策,基本上建立在20年前對大陸既有形象的認知上。同時,民進黨對臺灣的認知,基本上也停留在20年前。但這是20年前,在20年後的今天2009年底,民進黨的既有兩岸認知圖像或許沒有改觀,但現實卻早已徹底改觀。不論民進黨領導層願不願認清,但真實的圖像是,大陸經濟蓬勃發展,國際地位快速提升,已成為國際社會舉足輕重的角色,早非民進黨傳統眼中的那個大陸。

  兩岸綜合力量的對比已出現根本的變化,民進黨繼續抱著老黃歷,繼續迷信臺灣本土意識與“臺獨”意識型態可以發揮出無邊的爆發力,可以獲得絕大多數臺灣民眾的支援,更可以掃除所有海內外的反對力量,拉攏美日趨離大陸。如果民進黨領導層真有這樣的想法,真的是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民進黨領導人應該更深一層的思考,李登輝執政晚期的兩岸政策、陳水扁執政八年的兩岸政策,已經一再殘酷地證明了劃地自限、對大陸封鎖的兩岸政策,對臺灣的傷害有多深遠。臺灣今天的經濟發展困境,民進黨真以為可以推給才執政一年半的馬英九頭上?

  尊重大陸崛起的現實,認真面對兩岸經濟合作互利雙贏的現實,理性制定合乎臺灣民眾最大利益的兩岸政策,是民進黨當前唯一的選擇,民進黨領導層在意識型態上喜不喜歡一點也不重要,形勢必人強。坦白説,這是國際大氣候和兩岸力量對比的小氣候造成的,蔡英文或任何民進黨當前或未來可見的領導人,都沒有能力改變這樣的大格局。只是不知道蔡英文有沒有慧根及早領悟出這層道理?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