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該如何走出金融海嘯帶來的陰影?

時間:2009-03-03 14:07   來源:台灣網

  這一場金融海嘯,臺灣經濟受傷慘重,大家眾口一詞,指責過度倚賴出口釀成大禍。因此馬英九也公開指出,臺灣經濟應從出口導向適度轉為內需導向。臺灣《經濟日報》今天發表社論説,究竟挽救經濟該從何處下手目前還沒有人提出一個比較得到公認的辦法,如果到最後只是重談一些老調,跟過去多年來一樣,拿不出具體行動,仍將是春夢一場。

  社論説,包括馬英九在內,每個人都看得出來,這一場金融危機衝擊全球,尤其是始作俑者的美國,所以浩劫過後,全球經濟會大洗牌,但許多人尚未見,洗牌的矛頭正指向出口導向的每個國家和地區。

  社論指出,臺灣經濟出口導向半個世紀,從來沒出過大亂子,過去輝煌燦爛的經濟奇跡,正全拜出口導向之賜。不僅臺灣如此,近20年全球許多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也正是服了出口導向這一帖靈丹妙藥才能生龍活虎,甚至平地崛起。

  社論認為,這其中的原因是,所謂出口導向,就是有效運用其勞動力工資偏低,將極具價格優勢的廉價勞動以代工生産兩頭在外的方式推往先進國家,賺取工資差價,藉此進一步提升經濟競爭力。一旦將這一扇大門關閉,立刻又會退回奄奄一息的困境。

  因此,除非神經錯亂或者得意忘形,所有發展中國家和地區自不敢輕易關閉出口導向這一條活路;只有在出口競爭力消失殆盡或者先進國家進口的大門猛然關閉時,才不得不設法另覓他途。

  社論指出,臺灣在20年前退出加工出口業,幸好接棒的中國大陸等經濟體其規模百倍之大,因而臺灣復能以相對低廉的價格與高度相容的産業鏈,成為加工出口鏈更上一層的出口導向國家,在愚蠢“鎖國”自誤時,還能保住命脈。

  社論説,但這個加工出口鏈先天上並不健全,因為站在買方最重要地位的美國,一旦進口趨緩,這個加工出口鏈就土崩瓦解。

  金融海嘯乃是貪婪的美國華爾街銀行家登峰造極之作,他們無法無天地操作金融杠桿,讓全球的信用、美國消費者的胃納膨脹到空前的地步。然後在房市泡沫破滅時轟然爆炸,留下無數受害者與無窮無盡待償的負債。專家預測,幾年乃至幾代之內,美國都不會再大肆消費。因此出口導向的最終目標消失,融通國際貿易的美元資産大減,加工出口國的黃金時代劃下句點,居於其上一層的出口導向者,如臺灣,也不再能倚恃對他們的出口延續命脈。

  社論説,臺灣將何去何從?我們再三強調,臺灣要通過徹底的再造,開創臺灣的新價值;例如,提前兌現兩岸“三通”的商機,讓臺灣脫胎換骨,展現出觀光、醫療、文化的新面貌。 

更多精彩評論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