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臺軍緊抓戰備未鬆懈

時間:2010-02-02 08:47   來源:台灣網

  香港《大公報》今日刊登評論員海洋的文章指出,在兩岸關係和緩改善的情況下,2010年,馬英九當局和臺軍方為了落實“防衛固守,有效嚇阻”軍事戰略,仍然繼續渲染所謂的“大陸軍事威脅”,針對所謂的“敵情”,臺軍持續緊抓戰備,企求做到“有備無患”。其主要做法和特點是:

  要求撤除對臺飛彈

  (一)在兩岸關係和緩改善的情況下,馬英九要求臺軍對建軍備戰仍然要“一刻都不能鬆懈”,做到“有備無患”。

  去年12月29日,馬英九在出席臺“國防部”將官受銜典禮致詞稱,隨著兩岸交流合作越來越密切,兩岸和解的努力使得區域穩定更為增加,但“和解不代表我們要鬆懈建軍備戰的工作,一刻都不能鬆懈”,“只有居安思危,才能夠有備無患”。馬英九還説:兩岸的局勢一定還會有後續變化,希望臺軍在各方面做好準備,才能走在情勢的前面。面對新的情勢,“我們要以創新跟非對稱的概念來推動建軍備戰”,力量用在刀口上,用最少的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率。

  文章指出,馬英九在今年元旦祝詞中稱,維持兩岸“不統、不獨、不武”的狀態,不是消極的維持現狀,是積極爭取足夠的時間為兩岸爭議尋求務實可行的出路,臺灣的未來掌握在2300萬人的手中。馬英九還指出,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但兩岸隔海分治迄今已60年,生活方式有很大的不同,確實需要一段長時間交往,相互了解。現階段任何躁進的政治選擇,不論是“急統”或“急獨”,都會引起嚴重的對立與紛擾。他主張在“中華民國憲法”的架構下,堅持“不統、不獨、不武”的狀態,並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推動兩岸交流與合作。

  最近,馬英九在接受德國《國際政治》期刊專訪時還表示,兩岸簽訂和平條約的時機尚未成熟,大陸必須尊重臺灣的民主體制,不否認臺灣存在的事實,放棄預設的政治前提及撤除對臺飛彈部署,在對等、尊嚴、互惠原則下,相關協商才有可能進行。

  提出四項具體措施

  (二)在兩岸關係和緩的情況下,臺“國防部長”高華柱宣稱,“2010年臺軍必須瞄準建設可持續‘國防’戰力,建軍備戰工作仍需持續努力加強”,並提出了具體舉措:

  一是進一步調整兵力結構。臺軍認為,“國防”轉型需要持續進行。臺“國防部”針對“敵情威脅、未來作戰形態、臺軍軍事戰略、臺軍作戰需求、總體資源分配及募兵制的推動等綜合因素”,規劃自2011-2014年持續執行“精粹案”,建立具有最佳作戰效益的兵力結構,立足於“不讓敵人登陸”的戰略指導,未來兵力規模以21.5萬人為規劃目標,而相關準備工作則從2010年開始。

  二是繼續採購新型武器。馬英九上臺後,已陸續完成“愛國者-3型”導彈系統、新型攻擊直升機、“E-2T”空中預警機性能提升、潛射“魚叉”導彈及中程反裝甲導彈等五項重大軍購。從今年起,白宮可望批准多數雙方已有共識的項目,包括“黑鷹”直升機、“愛國者-3型”導彈系統等。

  三是強化軍事訓練。臺軍各級各部門要落實訓練政策,持續推動部隊訓練工作,共同為提升部隊訓練成效、建構穩定臺海和平的可持續“國防”戰力而努力。臺軍要強化訓練作為,包括軍官、士官、士兵到武器裝備,以至訓練計劃擬訂都缺一不可,臺軍幹部要糾正錯誤、策進未來,務求落實戰備訓練工作。

  四是繼續整頓軍紀。到去年底臺軍又發現一批軍中貪腐弊案,迄今已受理立案57件155人,偵結26案38人,其中起訴3案11人,不起訴1案3人,簽結22案24人。島內媒體指出,從馬英九上臺後,臺軍的“整肅軍紀”行動已轟轟烈烈展開,但一直是“雷聲大、雨點小”,很多弊案最終不了了之。希望此次不要再讓民眾失望。

  (三)在兩岸關係和緩改善的情況下,臺軍《青年日報》仍大肆鼓吹“儘管兩岸情勢趨緩然軍事威脅仍在,全軍應牢記有備無患至理,落實軍務革新”,“務實戰力整備,建構現代化勁旅”。

  文章表示,《青年日報》近日發文稱,遵循馬英九的指示與“四年期國防檢討”所揭示“國防”轉型願景與目標,臺軍將積極推動募兵制與兵力結構調整等施政,“務實戰力整備,以建立現代鋼鐵勁旅,確保安全”。

  由此不難看出,臺當局和臺軍仍以大陸解放軍為敵,在2010年仍要千方百計加強臺軍建設和各項戰備工作,企求建構現代化勁旅,以確保臺灣的所謂安全。

  防務預算有所減少

  (四)從臺“國防預算”經費看,在臺灣經濟不景氣情況下,仍然保證加強戰備之需。

  日前,臺灣當局正式公佈了2010的“國防預算”,經費總額為3002億元新台幣,佔島內GDP的3%,不過與2009年的“國防”經費相比,減少了6%左右。

  仔細分析臺這項“國防”經費,人員“維持費”是1354億元新台幣,佔“國防”總經費的45.1%,“作業維持”經費約740億元新台幣,佔24%,“軍事投資”經費約860億元新台幣,佔28.6%。這反映了臺灣當局對加強戰備、特別是對改善官兵待遇,調動人的積極性的重視。

  文章最後説,綜上所述,馬英九上臺後,經過兩岸共同努力,兩岸關係不斷改善,但由於各種歷史原因和現實原因,敵對狀態仍未消除,特別是臺灣當局仍在大肆渲染所謂的“大陸軍事威脅”,並要大力加強臺軍建設和各項戰備,使兩岸關係良性發展受到了影響。大陸誠意希望兩岸儘早簽署和平協議,消除敵對狀態,加快走和平發展統一之路,為兩岸同胞創造更多更大的福祉。這也是包括2300萬台灣同胞在內的13億中國人民的共同心願和期盼。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