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錯對大陸善意 將遠離臺灣社會發展主流

時間:2009-01-07 14:31   來源:台灣網

  香港《大公報》7日發表評論文章説,歲末年初,海峽兩岸關係借著個“新”字,喜氣洋洋,充滿希望。兩個月前,“大三通”實現,兩岸關係進入大合作、大融合、大發展時期。元旦前夕,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北京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三十週年座談會上,又提出“六點主張”,為新時期兩岸關係發展提出一系列新的規劃建議。胡錦濤的六點意見受到普遍歡迎。

  文章指出,在開創兩岸和平發展新局面上,大陸對臺灣當局、政黨和民眾都寄予深厚期望,其中包括在野的民進黨。胡錦濤指出:“對於那些曾經主張過、從事過、追隨過臺獨的人,我們也熱忱歡迎他們回到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正確方向上來。我們希望民進黨認清時事,停止臺獨分裂活動,不要再與全民族的共同意願背道而馳,只要民進黨改變臺獨分裂立場,我們願意做出正面回應。”

  這是大陸在對臺政策宣示中,很少有的公開向臺灣的民進黨發出善意呼籲。即使民進黨在去年3月的選舉中大敗,5月失去了執政地位,成為地地道道的在野黨,大陸仍一如既往地將橄欖枝伸出去。大陸的主張和態度十分清楚,在兩岸和平發展、祖國統一大業中,大陸仍然有誠意、耐心地等待民進黨放棄“臺獨”理念,轉變政治立場,回到正確的方向上來。

  對於胡錦濤的六點意見,臺灣的一些黨派都及時做出了正面的回應。中國國民黨在當天的中常會上,由吳伯雄主席發表對兩岸關係談話。他説:“我們除了推動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以避免臺灣在東亞的經濟整合中被邊緣化外,對於臺灣所需要的擴大國際活動空間、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達成和平協議等,也都未曾鬆懈。今天胡總書記對此有正面回應,我們樂見這些承諾,更希望在可見的未來,逐步獲致具體成效。”

  但是,蔡英文為首的民進黨並沒有對此抱持正面態度,仍舊是老生常談那一套,堅持“臺灣是一主權獨立的國家”。她還稱:“兩岸之間必須進行坦誠的溝通與對話,中國如果有與民進黨對話的誠意,就不應預設立場,更不應要求對方改變立場。我們認為,只有在不預設立場的前提下,才能開展真正的對話。”顯然,雙方沒有交集。

  文章指出,民進黨對大陸一再釋放出的善意以惡相向,再次錯過與大陸改善關係的良好機會,根本原因在於民進黨對兩岸關係時局、臺灣政治生態及民進黨未來角色判斷的失誤,在於蔡英文始終無法擺脫民進黨舊傳統的束縛,抱殘守缺,陷“臺獨”泥坑而不能翻然悔悟。

  民進黨口口聲聲在新的一年,要在黨內改革、經濟治理、兩岸政策、社會分配等方面提出有所作為的政策措施,要做一個令人驚奇的政黨。但是兩岸政策上仍然堅持過去的方針,沒有新的思維,沒有令人驚奇的變化,那麼一切都將是空談。這樣民進黨就與陳水扁時期的民進黨沒有什麼兩樣,不僅不能融入兩岸和平發展的大潮,也將遠離臺灣社會發展的主流。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符合臺灣現在及長遠利益。兩岸實現“三通”就是最好的明證。實現“三通”不僅僅只具有象徵意義,真正蘊涵其中的是臺灣經濟的契機和發展,它是臺灣經濟走出孤島,融入大陸,融入亞洲與世界的重要條件。兩岸“三通”實現後,對臺灣經濟帶來巨大影響,社會亦將為此發生一系列的積極變化。臺灣社會的實踐已經證明,良好的兩岸關係是臺灣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也是臺灣社會穩定、民主制度發展的根本保障。

  民進黨堅持“臺獨”主張,缺乏與大陸建立政治互信的基礎,不可能改善與大陸的關係。一個沒有以兩岸和平發展為前提的政黨,未來在選民當中要想取得優勢,重新回到執政地位,是難以想像的。日前,蔡英文在《寫給2009年的民進黨員》公開信中説:“任何一個政黨之所以能在社會中存在,都是因為它團結人民的力量推動社會進步。如果一個政黨不再成長、不再往前、不再回應人民的期待,那麼這個政黨最終將失去人民的託付與信任。”此言不虛。然而,民進黨無視大陸伸出的橄欖枝,一再錯過與大陸改善關係的機會,堅持“臺獨”的錯誤方向,怎麼能推動社會進步,怎麼能獲得人民的期待,憑什麼來創造能夠令人“驚奇”的業績呢?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