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總統”初選充斥著偽善和濫情

時間:2011-04-21 13:30   來源:台灣網

  蔡英文和蘇貞昌的民調,自初選活動展開以來大致呈現互為領先的局面,十分反常。二人政見表述,並無特殊之處。但若就選舉周邊的發燒話題論,蔡英文的性傾向以及在政見會上的感性表白,則大有可能讓蔡英文爭取到不少同情者的支援,且即時反映在民調數據上。美國《世界日報》20日刊載社論表示,選舉民調可信也不可信,但可以確認的是選風。偽善和濫情充斥的選舉再加上抹黑和裝無辜,民進黨初選帶出的選風究竟如何大概也可以有初步定論了。

  全文摘編如下:

  民進黨初選在表像上看似蔡、蘇、許三人競逐之局,但實係蔡、蘇兩人爭勝。歷經三場政見表述後,蔡英文在某一網路民調忽見大幅領先,三人分別出現廿個百分點的高階落差。會否因此牽動整場選局,乃至逼出非常態的變數,或許猶待觀察;但不可諱言,若無重大事件發生,蔡英文的領先優勢或已成為定局。但在此同時,還可以看到臺灣作為民主社會處理選舉議題的偽善和濫情。 

  蔡英文和蘇貞昌的民調,自初選活動展開以來大致呈現互為領先的局面,而且均在誤差範圍內,蔡英文突然出現廿個百分點的領先,當然反常。檢視蔡、蘇的言行,特別是政見表述,並無特殊之處。但若就選舉周邊的發燒話題論,蔡英文的性傾向以及在政見會上的感性表白,則大有可能讓蔡英文爭取到不少同情者的支援,且即時反映在民調數據上。 

  就蘇貞昌而言,這當然是晴天霹靂,也是選情大震蕩。由蔡、蘇之間不分軒輊,陡然之間忽見落後廿個百分點,加上初選時刻即將到來,幾近宣告蘇貞昌已無追平可能,如果再出現棄蘇保蔡效應,相信會輸得很難看。思前想後,蘇貞昌一定會有強烈感觸,即非但一再遭遇黨內同志使出抹黑伎倆,蔡英文的感性告白更等同裝無辜和反控。 

  蘇貞昌面對加諸其身的“抹黑”伎倆,選擇以“不要對付自己人”來回應;相較蔡陣營給國民黨先戴頂帽子,再由蔡英文本尊更高明地以“我們都是民進黨人”來化解質疑,何者更有心機自屬分明。加上性傾向的爆炸性爭議,讓蔡英文處在初選爭議不斷的關鍵時刻,有機會借由話題的受害人身份取得更大的同情,這就讓蘇貞昌立即落入下風。 

  再就傳播效應言,接二連三相關蔡英文話題的高潮和反高潮,幾乎讓所有可能支援蘇貞昌的話題沒頂,同時也邊緣化了蘇貞昌對初選期間所有加諸其身的抹黑事件的指控。這讓蘇貞昌非但無法開拓新的票源,連既定的支援者都可能因此瞬間流失。蔡、蘇兩人在民進黨內相較許信良,原即具備高度同質性,支援者互為流動的空間更大。 

  必要指出的是,蔡、蘇、許三人之爭不僅是個人爭逐大位提名,也是政見之爭、個人風格之爭,就競爭期間看得到的風波觀察,這已非民進黨黨內初選,而且是臺灣民主化程度的總體檢。進一步説,蔡英文如果能從爭議風暴中脫身且脫穎而出,非僅是民進黨提名的大選候選人,通過全民調的方式,也意味著這就是臺灣選民之於民主素養的集中反映。 

  就民進黨和綠營支援者而言,當然要選出一位有機會取代馬英九的候選人,在蔡、蘇、許三人之間,許的支援度偏低,可以不論。在蔡、蘇兩人之間,政見表述固然不同,但論實質皆屬隱藏性“臺獨”;若要在兩人之間二選一,就得進一步追問誰才可能和馬英九做出有效區隔,支援者不論自覺或不自覺都會以為蔡英文的世代和性別差異就遠勝蘇貞昌。至於誰受委屈,誰的伎倆應否受到譴責,選風會否沈淪,都成了次要問題,況且謝長廷也曾就蘇貞昌過去所用的伎倆提出譴責。 

  從結果面觀察,蔡英文承受性傾向爭議乃至話題霸淩的同時,通過感性表白,反而博得了來自媒體的同情和支援,廉價的濫情和偽善鋪天蓋地而來。不要説許信良和蘇貞昌會質疑:施明德在初選關鍵時刻公開站出來要求蔡英文交代性傾向,究竟是為了什麼?蔡英文也可以自問,施明德此舉究竟誰受害,誰獲益? 

  選舉民調可信也不可信,但可以確認的是選風。偽善和濫情充斥的選舉再加上抹黑和裝無辜,民進黨初選帶出的選風究竟如何大概也可以有初步定論了。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