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戒“獨”不易 轉型太難

時間:2010-12-20 12:59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民進黨轉型太難,槍擊案破案不易,政治人物又開始熱炒2012年選舉,陳水扁一家話題不斷,老百姓想求平淡安寧,無奈……

  

  上周,民進黨再次老調重彈,限制民進黨有黨職、公職人士到大陸,參加學術會議務虛也不行,那些對蔡英文自掏腰包檢討大陸政策充滿期待的人士大感受挫,民進黨還是民進黨。而連勝文中槍已經3周,兇手被當場抓獲,檢方這周公佈的破案成果居然是一句廢話:不是自導自演。令大眾感慨:檢警還是檢警——沒有能破的大案;票選年度代表字出爐——淡,可惜這個字政治人物沒有聽到,蘇貞昌敗選後高調復出、李登輝高喊“棄馬(英九)保臺”、陳水扁入獄後就“氣喘”、陳致中嫖妓案不上訴、吳淑珍病歷“丟了”,是否能服刑無從判斷……看來政治人物一點都不求平淡。

  民進黨不改老調調

  大陸某大學邀請親綠學者開研討會,民進黨下達禁令。民進黨發言人林右昌解釋,黨中央未授權任何人、任何智庫和大陸對話,並強調沒有任何人能代表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去大陸參加任何會議。重申有民進黨職、公職身份的人要去大陸,都要向黨中央報備,得到批准才能動身。

  民進黨發言人鄭文燦選後曾表示和大陸的關係是“一個巴掌拍不響”,言外之意是“兩岸麻煩製造者”的負面印象,不能由民進黨一身擔起,大陸也要和民進黨交往才行。話聽起來在理,但此次大陸學術團體伸出橄欖枝,主動要與綠營學者溝通,民進黨卻老調調,關門了事,這個巴掌是如何拍響的,傻子也能作出判斷。

  蔡英文選後做出的最大決定就是成立智庫,檢討兩岸路線,外界對“暴力小英”終於回歸理性清新多有期待。照理説學者溝通是智庫研究和領導決策的第一步,大陸適時開會研討,真有誠意改變路線到會上聽聽説説最好不過,有何理由排斥拒絕?

  期待民進黨轉型、理性處理兩岸關係的人士難免失落,冷靜分析一下,民進黨要邁出戒“獨”的第一步的確艱難。

  首先,民進黨歷來走“逢中必反”路線,用仇恨凝聚支援者,塑造自身“愛臺灣”的形象,給國民黨定下“賣臺”的“原罪”,令其動輒得咎。這樣的煽動不僅令支援者産生強烈的“仇中”、“恐中”的情緒,也令領導層“集體無意識”地嫌惡“中國”二字。其次,民進黨一直排斥中華文化,且街頭抗爭的性格難有擱置爭議、先易後難的彈性與包容,坐下來心平氣和與人溝通實在不易,也難以和大陸找到切入點。第三,即使民進黨中央意識到大陸政策再不掉頭,2012年沒有希望,但黨內各派系爭強鬥勇,未必能統一到溫和路線上,而且民進黨自己培養的“反中”支援者此時也成了牽絆戒“獨”的力量,民進黨敢不敢冒險失去這部分選票確實是個大考驗。

  第六次兩會領導人會談21日舉行,民進黨臺北市黨部依然揚言鬧場,會鬧到什麼程度,蔡英文如何處置,大家都在觀察。

  法令管説不管做

  連勝文中槍已經3周,上周檢方公佈破案成果,居然是“一槍一彈、一死一傷,排除連勝文自導自演”。一死一傷有目共睹,非自導自演也是常識,難道有人為了別人當選而讓自己貼著臉頰中一槍?這樣的自導自演誰敢導?誰敢演?檢方進一步説明這3周沒閒著:調閱連勝文槍傷的X光片和病歷資料、案發當晚搜索了槍手林正偉的住所、查訪被告和證人130人、進行了測謊和彈道重現……問題是這一長串聽上去嚴謹敬業的工作,與大眾的疑惑沒沾邊:綽號“馬面”的槍手背後的“牛頭”是誰?槍是哪來的?為什麼槍擊連勝文?

  臺灣民眾此前説“臺灣沒有破得了的大案”,“319”槍擊案就是一例。問題是破案的環節一個沒省,那可都是社會資源,這麼多錢花了,真相仍然雲裏霧裏,這筆賬不知跟誰算。

  還有一件費時耗力的事發生。上周臺灣初審通過“政務人員法”,其中有一條是政務官員公開場合失言就要下臺,因此被稱為“大嘴巴條款”。這麼多人討論審議,通過了這麼一條因言獲罪而行動逍遙的“法令”,人們不禁要問:失言下臺,那失德呢?無行呢?官員不是主持人,只靠表相的“言”來評價嗎?這不是鼓勵油嘴滑舌、只説不練嗎?社會虛耗的資源還嫌少嗎?

  政治人物“亂政”

  雖然2010年臺灣被選舉高分貝地鼓噪著、衝擊著,但按慣例民眾票選年度代表漢字,選出的卻是相反的“淡”字,一個“淡”字,代表的也許是社會大眾渴望平靜、追求安寧的心態。

  但樹欲靜而風不止。政治人物仍然屢起風波,不甘平淡。

  蘇貞昌19日借音樂晚會高調“復出”也就罷了,畢竟是曾經喊得很響的“蘇蔡配”的男主角,不忘2012也能理解。但風燭殘年的李登輝大動作出場,頻頻找人商量2012年綠營選舉佈局,繼續堅持“棄馬保臺”,併為民進黨下起了指導棋:不必要“民民配”,可以與“第三勢力”結合搭配選舉。

  李登輝此招可謂惡毒。2000年國民黨在他手上因分裂而敗選,他也因此成功轉型為綠營領袖。現在又要故伎重演分裂國民黨、奪回綠營“共主”寶座,看來不僅“扁珍”曾經亂政,下臺已久的政治人物也是“亂政”之源。

  陳水扁一家仍然讓臺灣社會不得平靜。陳致中咬牙切齒要上訴的“召妓案”也不告了,反正已經選上了,要權可以不要臉;陳水扁入監兩周傳出“一動就喘”,是否“保外”又引街談巷議;而吳淑珍要不要入監的討論已經讓大眾心煩,現在又説病歷丟了,沒有討論的憑據了。民眾要平靜,政治人物卻是非不斷,2012年又將因大人物的提前爭鬥而被炒熱。看來一個“淡”字,實現太難!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