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相承認學歷是兩岸必走之路

時間:2010-02-10 13:21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日前,臺灣教育主管部門公告“大陸地區學歷檢核及採認辦法修正草案”內容,將不追溯承認既往取得的大陸學歷。此項政策,大陸臺生強烈反彈,島內藍綠陣營則反應兩極。綠營不僅反對追溯既往,更反對承認大陸學歷。輿論普遍認為兩岸互相承認學歷是必走之路,綠營為何要反對到底?

  2月8日,有島內媒體報道説,臺灣教育主管部門2月4日公告“大陸地區學歷檢核及採認辦法修正草案”,擬承認大陸41所高校學歷,不追溯承認公告之前取得的大陸學歷。

  消息一齣,反應兩極,話題又起。

  8日下午,臺教育主管部門負責人吳清基解釋説,臺當局採認大陸學歷及是否追溯既往問題,涉及的層面甚廣,也與守法合法性相關,非教育部門單一部門可決定,而是在整體評估後完成。教育部門是“預告”辦法修正草案,希望廣納各界看法,並非公告。

  不過,吳清基也表示説,政策方向上確實是朝向“不溯及既往”。

  15000台生受影響

  2009年11月17日,臺教育部門負責人吳清基曾宣佈,將爭取在2010年6月前開放陸生來臺就讀及採認大陸學歷。為此,2009年底,臺教育部門還在島內密集舉辦17場公聽會,廣徵民意。不少具有大陸學歷子弟的家長,強烈要求當局採認大陸學歷時,應追溯既往。

  然而,這次教育部門提出的修正草案仍然傾向“不溯及既往”。如果確認“不溯及既往”,則意味著在相關管理政策出臺前,臺灣學生已經取得的大陸學歷將不被承認。

  “不溯及既往”,簡簡單單5個字,會影響多少人?據相關部門統計,截止目前,到大陸就讀大學且具有正式學籍的臺灣學生共有1.5萬人左右。

  與此同時,臺教育部門相關負責人還進一步表示,未來凡是“廣義的醫學學歷”,包括中醫、西醫、護理等,不論讀哪所大陸醫學院校都不會採認。

  教育部門這一系列的表態,引起了臺生的強烈反彈。

  北大臺灣校友會代表張若梅表示,“教育部”對大陸學歷的認證政策,令人失望與遺憾。有不少同學願意回臺灣工作,但是大陸學歷卻不被承認,有被遺棄的感覺。

  政大畢業、目前就讀北大國關學院碩士班的楊式珩説,難道政大校友畢業證書上的校長署名前後不同,其學歷認證就會不同嗎?

  就讀北京中醫藥大學的臺灣學生陳傅尹説,目前在大陸就學的臺生中,差不多有1/3都是學醫學專業的,“未來即便承認大陸學歷,我們也會被排除在外,這會帶來很大的困擾。”

  2月8日,國民黨“立委”洪秀柱指出,法律不溯及既往這個理論好像是對的,但有些法律也確實可以溯及既往。她説,要不要承認大陸學歷這個問題已經很久,“政府”也一直有開放的政策,只是一直往後延。如果以現在定為時間點,對已經完成學業的人也實在不公平。不管如何,這個辦法如果送到“立法院”,她會再要求教育部門重新考量一下。

  互認學歷是必走之路

  在臺灣,關於是否採認大陸高校學歷的爭論已經由來已久。

  1997年10月,當時臺灣教育部門負責人吳京公佈了《大陸學歷採認與檢核辦法》,計劃承認73所大陸高校的學歷。但是由於當時的主政者李登輝的反對而遭到擱置。

  2000年陳水扁上臺後,多次公開宣稱不會承認大陸高校學歷,直到2008年5月陳水扁下臺,大陸學歷也沒有得到臺灣當局的承認。

  2008年3月,馬英九在當選後曾表示説,上任後會開放大陸學歷採認。他也主張開放臺灣的大學,讓大陸學生來就讀,以便利兩岸的學生進行更好的交流。

  承認大陸學歷的好處,對已經取得大陸學歷和正在就讀大陸大學的臺生而言,自然不言而喻。對於臺灣整個教育體系以及兩岸交流的好處,臺教育部門相關負責人也説得再清楚不過了:從學術、兩岸、未來交流來看,兩岸互相承認學歷是必走之路。目前有將近7000名臺生在大陸唸書,在臺灣大陸配偶則達二十四五萬人。所以採認陸生學歷,兩岸易子而教是好事,可促進兩岸青年交流。而且,臺教育部門還表示,會審慎、漸進開放陸生與大陸學歷認證。

  事實上,要完成陸生赴臺以及採認大陸學歷,都需要先完成“修法”程式,包括“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大學法”與“專科學校法”等。島內民意熱情期盼及早完成“修法”,但卻因綠營杯葛而多次受阻。

  島內輿論分析説,臺當局目前在採認大陸學歷及是否追溯既往問題上的傾向,多少與島內的政治生態有一定關係。2008年政黨輪替以後,其實執政的藍營還一直面臨著綠營無理的杯葛和焦土政策。

  真正怕的是什麼

  民進黨反對承認大陸學歷,理由是:其一,如果採認大陸學歷,大陸學生就會來臺灣搶了臺灣學生的就學權利和工作。其二,如果採認大陸學歷,學生都前進大陸接受教育,臺灣的學校會倒。

  這樣的質疑,顯然毫無根據。

  採認大陸學歷,並不等同於大陸人士可以來臺考證照或是工作。臺灣“考試院考選部長”楊朝祥接受採訪時表示,採認大陸學歷,屬教育文化交流的需要,大陸人士不能據此來臺考證照、工作。

  成功大學校長賴明詔更是進一步指出,有競爭才有進步,即便大陸人士可以來臺工作,也不是壞事,這樣可以刺激臺灣的大學生,限制大陸優秀人才來臺就學、就業是“最壞的保護主義”。至於採認大陸學歷,臺灣學校會倒閉的説法更是無稽之談。“兩岸的教育各有優勢,怎麼會對臺灣這麼沒有信心?”

  儘管如此,綠營還是堅持反對。民眾對採認大陸學歷的期盼也一次次落空。“明知道是對的事情,為什麼還要反對?”政治大學校長吳思華在媒體上發問。

  2月8日,民進黨“立委”管碧玲接受媒體訪問時稱,她還是主張不該承認大陸學歷,因為現在沒有承認,已經問題一堆了,一旦承認了,那問題只會愈來愈多。再説,屆時臺灣的學校會倒,學生都前進大陸接受他們的教育這樣好嗎?

  有島內媒體發表評論指出,“陸生入臺”或是“大陸學歷採認”這樣的教育議題,在“立法院”會期多次因綠營強烈抵抗而未獲通過。綠營人士是否也該反思一下,這裡面有沒有意識形態作祟呢?教育議題是不是被政治化、成了“統獨對立的祭品”?

  更有媒體一針見血地指出,民進黨真正怕的是兩岸的交流由過去的老一代向如今的年輕一代過渡,他們恐懼臺灣的年輕人與大陸年輕人廣泛交流之後,兩岸青年逐漸透過溝通而理解,“臺獨”分子將失去他們欺詐臺灣年輕一代的機會,“臺獨”分子也將失去製造兩岸下一代仇恨的機會。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