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交流無法阻擋 綠營選擇知難而退?

時間:2009-11-16 08:35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島內年底選舉進入一個月倒計時,近段時間也有不少能吸引人眼球的兩岸議題。選舉中擅長“丟泥巴”、“扣帽子”的綠營,今年一反常態沒有去挖掘所謂“中共統戰”、“馬當局賣臺”的“證據”。是民進黨要“改弦易幟”、“換一種活法”?還是綠營政客們自己對“統獨議題”失去了興趣和熱情?

  從上周開始,臺灣新一屆的縣市長選舉進入一個月倒計時。若是在以往,綠藍兩軍早就在幾個劃定的“戰場”裏擺開重兵,纏鬥在一起了。今年的情況有些怪異,都到了這個時候了,除了有人弄出一些被島內學者稱之為“狗屁倒灶”的事情外,似乎就再沒值得選民去關注的東西了。

  兩岸交流任何人也阻擋不了

  人們都在擔心:照這樣的情況發展下去,選民真的不知道該如何投出手中的選票了。

  人們更加想不明白:選戰不是政黨間政見的比拼嗎,為什麼他們要離開這個“主戰場”?

  綠營擅長“丟泥巴”、“扣帽子”、“打爛仗”,這一點人人皆知。但是,在幹這些事情的時候你總得舞動一下那面“反中保臺”的旗子,總得講點兒“政治”,才會讓你的支援者感覺到跟著你不是在瞎鬧,才會讓社會大眾不至於把你當作“江湖幫派”、“黑社會”吧?

  何況,近段時間島內並不缺少最能吸引人眼球的兩岸議題。就説上周,前有在寧波召開的兩岸農漁水利合作交流會所達成的12條“共同倡議”,後有中共江蘇省委書記梁保華的“大陣仗高規格臺灣行”:馬英九要吳伯雄通過梁保華轉達對中共總書記胡錦濤的問候之意,島內工商界大佬齊齊現身歡迎梁保華的人群,郭臺銘更是“代表臺商向梁保華鞠躬,表達誠摯的謝意”。接下來還有在臺中市舉行的第四次陳江會、上海市長韓正與河南省委書記徐光春赴臺等“高敏感度”、“高關注度”事件。

  憑著綠營政客超級靈敏的政治嗅覺和能狡善辯、把白説成黑的功底,他們不可能找不出這些事件中所存在的所謂“中共統戰”、“馬當局賣臺”的“證據”,並炒作出一個個“焦點”出來。但是,他們卻很有“默契”地選擇了“繞道而行”。

  是民進黨要“改弦易幟”、“換一種活法”?還是綠營政客們自己對“統獨議題”失去了興趣和熱情,想玩出點新鮮的花樣?抑或是他們覺得現在還不是時候,還在等待“最佳出手時機”?

  這些解讀似乎都有些牽強。想來想去,唯一合理的解釋恐怕是“非不能為、不想為”而是“不敢為”。

  此話怎講?兩岸農漁水利合作12條“共同倡議”直接惠及島內為數眾多的農漁民,是眾人期盼已久的一場有助於島內農漁業“渡難關、求發展”的“及時雨”。誰敢在這個事情上説三道四?除非他們不想要這部分選票了。

  再説梁保華等中共高層訪台這件事。他們的身份的確很敏感,但來臺的目的卻很單純——開展黨際交流,為所在省份的經濟發展尋資金、找夥伴、購物資,動輒數十億美元的“大蛋糕”,對於正陷入困境中的島內企業,誰會不心動?往大了説,這些事情對於臺灣總體經濟景氣的拉動作用,又有誰敢詆毀?綠營政客們縱使恨得咬牙切齒,想必也沒有膽量在這個關口潑冷水、打橫炮。

  綠營此次的“知難而退”也恰恰從另一個方面再次驗證了人們一直在説的一句話: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兩岸交流的不斷擴大已成為一種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是任何人也阻擋不了的。

  民進黨“急火攻心”

  不敢碰“統獨議題”,民進黨黨中央壓根兒又沒有一套成形的“施政方略”,再加上黨內又缺少能夠拿得出手的治理地方事物的人才,民進黨的這場選戰還怎麼打?“保三衝五”靠什麼實現?

  所以,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在民進黨內一直“很理性”、外在形象良好的李文忠本週會不管不顧地咬住“行政院長”吳敦義與黑道大哥出遊這件事兒不放。這完全是“見到一綹雞毛就想把它操弄成一隻鳳凰”而造成的“急火攻心”的結果。

  因為急,他“忽視”了這位黑道人物原本是綠營的支援者、與綠營政客的交往遠比國民黨方面頻繁的事實;也是因為急,他居然“忘記”了自己在不久前才面見這位黑道人士尋求支援這一“致命細節”,結果被自家人打爆,進而在黨內引發了一場不大不小的內訌,嚴重衝擊了綠營選情。典型的“偷雞不成蝕把米”。

  實話説,民進黨內眼下正為這場選戰“急火攻心”的可不止李文忠一個。臺南縣長蘇煥智發起了一場“反毒牛大遊行”,並聲稱11月17日要帶領民眾包圍“立法院”。高雄市長陳菊和高雄縣長楊秋興則“捨近求遠”,現在就開始為明年誰代表民進黨出選大高雄市長較上勁兒了,一場臺灣版的“秋菊打官司”讓綠營看傻了眼。遊錫堃還在四處推銷他的“天王退位説”,矛頭直指正在操縱著自己手下“搶位子”的蘇貞昌、謝長廷。

  藍營的“新動向”

  對於民進黨方面這樣的表現,人們大概不會太感意外。讓人覺得很難理解的是本週藍營陣中出現的一些“新動向”——

  馬當局為兩岸高層次交流大開綠燈,贏得了島內社會的普遍好評,更讓人對他們的“下一步”充滿期待。趁勢而為,繼續釋放更大更多的利好應該是一種必然的選擇。奇怪的是,在兩岸簽署金融監理備忘錄(MOU)“只差臨門一腳”的時候,他們似乎有意放慢了前行的腳步,自行放棄了這個很多人預料中的“選戰主戰場”。他們在顧忌什麼?

  不能不説的還有,“監察院”在上周通過一名“監委”圍繞“三一九槍擊案”所提出的一份調查報告,認為此前的偵辦工作有多項缺失,要求特偵組重啟調查。對於這樣一個“從天而降”的議題,綠營想必不會輕易放過,誰能保證這不會成為另一場“泥巴戰”、“口水戰”?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