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時光流逝,那些不屈不撓的身影,依然激蕩著我們的心靈;在戰爭中為國捐軀的英魂,始終守護著一個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血脈。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到來之際,習近平主席將為健在的抗戰老戰士、老同志,抗戰將領或其遺屬頒發紀念章,政府部門以慰問抗戰老兵和發放生活補助等方式,向抗戰英雄致以一個國家崇高的敬意。千千萬萬普通民眾走進墓園、紀念館,用鮮花和哀思祭奠先烈。
一段段真實鮮活的回憶、一封封真情流露的家書,一份份新近披露的檔案,帶我們回到那個山河破碎、烽火連天的年代,聆聽中華兒女浴火重生的英雄壯歌。近代百年,中國在列強的欺淩下飽經苦難,然而在古老民族孱弱不堪的軀體中,始終隱藏著不屈的靈魂,沸騰著抗爭的血液。當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踏上華夏大地,中華民族被逼至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多少平民百姓挺身而出,用血性和勇氣書寫了大寫的人字,多少鐵血將士橫刀立馬、以身殉國,鑄就民族不朽的豐碑。這是一段淒風苦雨的歲月,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這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屈辱的記憶,卻激發出四萬萬同胞“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英雄氣概和與民族共存亡、同國家共進退的堅定信念,不但徹底擊潰了日本侵略者,也為世界和平的偉大事業作出彪炳史冊的重要貢獻。
70年過去了,曾經的傷痛正在化作對歷史的深刻思考,成為激勵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拼搏奮進、自強不息的動力之源。先烈們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不僅是國家的獨立和民族的尊嚴,更是基於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在苦難中不斷昇華的愛國情懷和百折不撓的民族精神。古人説:“精神為主人,形骸為屋舍;主人漸貧窮,屋舍亦頹謝。”每一次對英烈的致敬,既是靈魂的洗禮,也是道德的喚醒,更是精神的建構。而精神的磁場一旦形成,就能超越時空直抵人心,如雨露滋養一個民族的“根”與“魂”,如陽光照亮我們砥礪前行的復興之路。
有什麼樣的精神,就有什麼樣的力量。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距離復興夢想從未如此之近,也更加需要精神的感召凝聚共識、鞏固全體人民團結奮鬥的思想基礎。從歷史深處走來的抗戰精神,喚起我們對民族的使命與擔當,不斷激發13億人民對國家的自信心與自豪感。先烈們捨生忘死的抗爭,生動詮釋了犧牲與奉獻的時代內涵,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注入豐厚的精神養分;抗日戰爭以弱勝強的奇跡,昭示著歷史的必然,讓我們更加堅定和平發展的道路選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黨中央周圍,以紮實的腳印丈量夢想的距離,用勤勞的雙手創造屬於國家、民族和我們每一個人的光明未來。
有什麼樣的精神,就有什麼樣的作為。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中國已然進入“啃硬骨頭”的發展關鍵期和風高浪急的改革深水區,尤其需要凝聚力量攻堅克難。放眼當下,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任重道遠,經濟轉型升級不啻于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放眼世界,國際局勢錯綜複雜,各種棘手問題層出不窮。中國必須有效破解、妥善應對來自內部和外部的種種挑戰紛擾,進行許多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的必勝信念,始終是我們克服一切困難、實現更大發展的關鍵所在。只要時刻保持那麼一種“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定力,擁有那麼一股勇毅篤行的魄力和久久為功的韌勁,我們就一定能打贏新時期新形勢下改革發展的攻堅戰,在民族復興的路上走得堅定、走得更遠。
“廿年老戰士,今有幾人存?新生千百萬,浩蕩慰英靈。”逝去的生命,鋪就通向勝利的道路;留存的正氣,賡續著中華民族的精神譜係。在9月3日即將到來之際,讓我們帶著勝利的記憶再出發,從英雄的功勳裏汲取前行的力量,用今天的發展成就告慰昨天的犧牲,讓復興的夢想升騰在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