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一戰俄國最大勝仗:啟發二戰德軍閃電戰

時間:2015-07-03 13:33   來源:中國新聞網

  2015年07月03日 07:28:07來源:中國新聞網

  戰役經過

  6月4日,俄軍沿著322千米的戰線展開全面進攻,他們取消了長時間的炮火準備,僅在一輪炮火急襲後就發起衝鋒。令奧軍意想不到的是,俄軍幾乎在所有方向上都發起進攻,俄軍步兵率先撕開奧軍第2、4集團軍之間的防線結合部,當奧軍司令斐迪南大公慌忙投入預備隊封堵缺口時,負責主攻的俄國第8集團軍卻打垮了奧軍第7集團軍,繼而由北向南迂回包抄了奧軍第4集團軍的後方。僅僅兩天的功夫,俄軍便全面突破了奧軍第一道防禦工事,奧匈帝國3個集團軍被完全擊潰,奧軍士兵拋下武器,成群結隊地向西潰逃。

  6月8日,俄軍奪取了奧軍後勤物資中心盧茨克,可笑的是,直到這時,奧軍司令斐迪南大公仍未搞清俄軍的主攻方向在哪里,只好混在潰兵中間倉皇西逃。在俄軍一反常態的進攻下,奧軍全線崩潰,約20萬人淪為戰俘,一名被俘的奧國軍官無奈地坦陳:“我奉勸所有的人,無論是誰,在任何時候都不要同他們(俄軍)作戰。”當俄軍進攻勢頭在6月底暫告間歇時,俄軍已佔領了從烏克蘭到羅馬尼亞的大片土地,其前鋒部隊已經可以望見喀爾巴阡山口,一旦突破那里,奧匈帝國首都維也納將唾手可得。

  但到了這個時候,俄軍後勤薄弱的“老毛病”又發作了。佔領盧茨克後,俄國西南方面軍已經消耗了大部分彈藥和糧秣,僅在進攻發起日(6月4日)一天,俄軍炮兵便將原本計劃使用兩周的炮彈耗盡,此後俄軍大炮始終處于缺少炮彈的“半饑餓”狀態。更悲慘的是,由于步槍數量不夠,竟出現赤手空拳的俄軍士兵手撕奧軍陣地鐵絲網的慘狀。而在戰略層面,由于布魯西洛夫的進攻計劃沒有獲得俄軍其他高級將領的認同,友鄰的俄國西、北兩大方面軍處于觀望狀態,令西南方面軍呈現孤軍深入的態勢。

  同盟國方面抓住時機,迅速調整部署。就在盧茨克失守的同一天,德軍總參謀長法爾肯豪森與奧軍總參謀長赫岑多夫達成協議,奧軍通過國內緊急動員,拼湊出18個師,而德軍從西線凡爾登戰場抽出15個師,經鐵路送往東線。到7月中旬,德奧聯軍已把戰線穩定下來。德奧聯軍在法爾肯豪森指揮下,利用俄國三大方面軍之間不能協同作戰的弱點,將主力擺在西南戰線,專心應對布魯西洛夫新一輪攻勢。

  面對此消彼長的實力變化,布魯西洛夫改變策略,他要求部隊在新一輪的進攻中不要“像原先那樣無節制地戰鬥”,而要保存有生力量。但是當7月28日第二輪攻勢發起後,充滿勝利欲望的俄軍士兵向德奧聯軍陣地發起一次次“人海衝鋒”。由于缺乏炮火支援,俄軍士兵遭到德奧聯軍機槍和速射炮的猛烈射擊,他們就像待收割的莊稼那樣被成片打倒。許多沒有步槍的俄軍士兵在徒手攀爬鐵絲網時被劃得渾身鮮血淋淋,隨後又被德奧聯軍的機槍打死,戰鬥演變成一場單方面的“屠殺”。戰至9月20日,俄軍所有參戰部隊都喪失進攻能力,整個攻勢最終于9月底宣告結束。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