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鵬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博士後研究員
中國屬于傳統陸權強國,因而在向南洋、西洋的拓展中,也應著力在大陸海岸線上尋找合適的港口(包括運河),並通過陸路將其與本土大後方聯係起來,從而作為前進基地,為外拓艦隊的發展壯大提供保障,這一點在“有事”時尤為重要。
近日,在媒體和朋友圈,兩個熱詞正在刷屏,一是克拉運河,二是馬六甲困局。熱捧者有之,質疑者有之,辟謠者亦有之。甚至有的媒體同行不辭勞苦,硬是把“克拉騙局”的十年忽悠史給“扒”了出來。假定這些朋友們的觀點都是正確的,那麼筆者不禁要進一步追問:究竟是什麼緣故,導致這樣一個“蹩腳的謊言”、“低級的騙局”能夠盛行十年?而且查證中國知網(CNKI),以“克拉運河”及“馬六甲困局”為主題可以找到近相關的百篇期刊論文,那是什麼導致聰明的學者和媒體人一而再、再而三的上當受騙?正如世間必須首先有狼而後“狼來了”的謊言才有可能成功一樣,在事件本身真假的背後,顯然一定還存在著某種機制或者要素,為謠言的產生、傳播和被大眾採信充當“溫床”。故而,本文不在于考證新聞真假,而擬從學理和政策角度對媒體事件後的戰略背景與邏輯做一解讀。
論戰中,“正方辯友”理由大抵有三:一、馬六甲海峽通航力有限;二、馬六甲平時不安全,為海盜和恐怖份子所困擾;三、馬六甲“戰時”更不安全,一旦臺海或釣魚島“有事”,美軍及其盟友新加坡將迅速封鎖海峽,切斷我石油供應和一切通過該海峽進行的海上貿易,逼我就范。“反方辯友”則對此一一駁斥:一、數據證明其通航力很大,“日近飽和”說子虛烏有;二、相對其他海域馬六甲已經算安全的了;三、修建克拉運河無法破除美軍對我馬六甲航行安全的威脅。究竟誰更佔理呢?
“困局”本質:不在地緣而在海權——海軍不振則天下四海處處皆困局
按照“正方”邏輯,在戰時當馬六甲海峽遭到海上封鎖時,我國能通過克拉運河輸送能源、維係貿易,以破解美軍的控制。
其實,這是行不通的。看看地圖一眼就能明白,波斯灣、印度洋遍布美海空軍基地——從卡塔爾到霍爾木茲海峽、迪戈加西亞,再到新加坡。因此, 只要美國海軍繼續保持對中國海軍的絕對優勢,那麼中國的海上生命線就隨時隨處都有被其隨意切斷、封鎖的危險。華盛頓 若下定決心,何須等到馬六甲才動手?此外,與克拉地峽近在咫尺的安達曼海峽、尼科巴群島兩處要地皆為印度控制並設有軍事指揮中心。一旦中美“有事”,印度會袖手旁觀嗎?
由此可見,所謂“馬六甲困境”根本是一個誤國誤民的偽命題。
但是,偽命題背後卻有真憂患。問題的關鍵不在地,而在人。也就是說,不能被受制于所謂“地緣戰略”的思維定式,把思路局限于如何“躲避”馬六甲海峽——躲是躲不過的。“人”才是關鍵:只要中國海權不振,何止馬六甲,天下四海處處皆“××困局”;反之,只有振興中國海軍,以及從更根本意義上進一步提升綜合國力,才能從根本上破除美軍對我造成的“封鎖困局”。那如何才能辦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