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美國“裏根”號航母編隊
5月18日,美國海軍“華盛頓”號航母駛離日本橫須賀基地,返回本土進行中期大修和換料。而性能更加先進的“裏根”號航母將接替“華盛頓”號常駐日本。這艘離中國最近的美國核動力超級航母過去7年做了哪些事情,對於地區局勢又産生過什麼樣的影響呢?中國軍事專家李傑認為,雖然從活動範圍來看該艦比前任“小鷹”號收斂一些,很少進入第一島鏈,但每當朝鮮半島出現危機或是南海風雲變幻時,總有它的身影出現。而它的繼任者“裏根”號綜合性能更強,今後可能配備更先進的作戰武器,戰法也有可能發生變化,值得中國警惕。
高頻率進行軍事演習
“華盛頓”號航母于2008年9月25日抵達日本接替“小鷹”號航母。部署到橫須賀後,“華盛頓”號航母參加的第一次較大規模的演習是2009年的“護身軍刀”。這年7月該艦抵達澳大利亞珀斯,參加在澳大利亞北部海岸附近進行的“護身軍刀”演習。它參加的最令中國關注的一次演習,無疑是在2010年進行的“無敵精神”美韓聯合演習。2010年5月11日,“華盛頓”號完成保養、整修,離開橫須賀進行訓練。這之前,美國一直強調該艦將像之前“小鷹”號那樣進入黃海進行軍演。而最終該艦隻是進入日本海進行了演習,這無疑是中國表示反對的結果。這項演習結束後,“華盛頓”號航母還參加了韓美日海上聯合搜救演習。
僅在2011年,該艦停靠了4個港口,並參加了兩個較大的演習,巡航超過5萬海裏。2012年該艦還在安達曼海與馬來西亞海軍進行聯合訓練演習,並且與美國“斯坦尼斯”號航母進行雙航母訓練行動。
中國軍事專家李傑19日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表示,自從美國認為中國有了所謂的“東風-21D”反艦導彈,美國航母對於進入第一島鏈比較忌憚,一般是拉到第一島鏈之外,利用艦載機或瀕海戰鬥艦到前沿執行任務。不過,雖然它很少像前任“小鷹”號那樣進入第一島鏈,但它在亞太地區的威懾力要比“小鷹”大得多。
多次扮演和平使者角色
除了執行演習演練任務以外,“華盛頓”號航母還扮演了外交使者的角色,出訪多個國家。它參加的首次重大外交活動是2009年8月參加在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北部舉行的閱艦式。當時,有40個國家參加了這次閱艦式。2010年8月8日,“華盛頓”號航母訪問越南,以慶祝美越外交關係正常化15週年,這是自從越南戰爭後,訪問越南的第一艘航母。
當然,“華盛頓”號航母順訪過的城市更多。2009年8月2日到6日,“華盛頓”號航母順訪新加坡,艦員在哪進行了休整。2014年6月順訪香港,這是該航母進行的第6次訪問。之前,中國軍隊4名軍人搭乘美國海軍C-2“灰狗”運輸機登上該航母進行“貴賓訪問”。這年10月,“華盛頓”號還抵達菲律賓首都馬尼拉,進行 “例行入境停靠”,並與菲律賓海軍進行象徵性演習。
“華盛頓”號航母還兩次執行人道主義救援任務。2011年,“華盛頓”是參加日本大地震救援的多艘艦艇之一。不過,由於偵察到來自福島核電站的放射性塵埃,“華盛頓”號提前撤離救援現場。2013年11月,“華盛頓”號航母及其航母打擊群還被部署到菲律賓,執行人道救援行動。當時,菲律賓遭受颱風“海燕”襲擊。
繼任者戰鬥力更強勁
李傑認為,美國用“裏根”號接替“華盛頓”號看似就是一次正常的航母輪換,但實際上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戰略佈局,值得中國警惕。美國之所以選擇“裏根”號未來常駐日本,説明美國認為“裏根”號在未來相當長時間內,將起到更大作用。
據李傑介紹,“裏根”號是美國“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的倒數第二艘,相比前面幾艘有明顯改進,包括艦艇的隱身性、動力系統、電子系統、艦載機都有不小的升級,總體性能要比“華盛頓”號提高較多,它是目前美國能夠派出在亞太長期部署的最強核動力航母。
李傑認為,將來如果F-35C順利列裝,“裏根”號航母有可能會換上新一代隱身艦載機,使整個航母的作戰性能進一步提升。隨著美國新一代核動力航母“福特”號的研製,在“福特”上應用的新概念武器也有可能會應用在“裏根”號上,這可能會導致航母戰鬥群戰法發生重大改變。(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張亦馳 環球時報記者 劉 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