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大連男子為優厚報酬向境外間諜提供500余張‘遼寧艦’照片”。據相關部門披露,大連市國家安全局近期破獲了兩起為境外竊取、非法提供國家秘密的案件。兩名年輕人憑藉手機、電腦、網路,把大批重要軍工項目、軍事目標的照片提供給境外。
2014年11月1日,我國頒布了一部新法——反間諜法,對間諜行為進行明確定義。媒體披露的上述案件明白無誤地顯示:隱蔽戰線的較量一刻也沒有停止過。
間諜,就是被敵方或外國派遣、收買,從事刺探軍事情報、國家機密或進行顛覆活動的人。去年以來,從我國媒體連續披露的數起間諜案件來看,境外間諜策反活動的目標群體正在由專業人士向普通公民擴展,被策反、雇傭的人員有企業員工、高校學生、打工者、軍事發燒友等,範圍比較廣泛。與此同時,基於高速、智慧、開放的寬頻網路,大數據、雲計算、移動網際網路等資訊傳播技術的持續發展,微博、微信、手機、社交網站、PC端門戶平臺為載體的新媒體、新技術,給間諜刺探軍事機密開闢了新的途徑。
防不勝防
間諜活動盯緊網路泄密
冷戰結束後,各國的間諜網並沒有放鬆他們對整個世界的監控。
某微博發佈一張航拍照片,外行人看不出什麼,但內行稍做研究就能發現,營房的周圍隱藏著一個秘密的軍事物資庫。據有關權威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正處於泄密高發期,其中電腦網路泄密發案數已佔泄密發案總數的70%以上,並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
人們通常認為,只要把電腦及其移動介質接上網際網路,想要什麼資訊就能夠瀏覽到什麼資訊,但很少有人知道,自己的電腦或移動介質一旦連接網際網路,裏面處理或者存儲過的所有資訊,都有可能被別人在網上窺視和竊取,而且是“隨便拿走沒商量”。隨著智慧手機的普及和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微信、微博這種即時傳播、即時通信、即時反饋的溝通方式,也廣泛應用於間諜與反間諜領域上。
廣東省國安機關曾公佈一起境外情報機構通過網路策反境內人員,竊取中國軍事機密的案件,同一境外情報機構近年針對涉世未深的中國大陸學生實施了數十次網路策反活動。多數學生是在網上求職或網聊過程中被境外間諜盯上,境外情報機構主要以積極兌現酬金的形式吸引和粘住學生,兼以要挾等手段,但不見面。因此,為防範間諜侵入,各國普遍限制軍人以軍人身份在網際網路上開設部落格、聊天交友。
通過攔截電子郵件竊取情報,也是如今間諜經常採用的手段。郵箱不是保險箱,普通人為郵箱設置的密碼,“駭客”幾分鐘就可以攻破。德國《焦點》雜誌曾引述英國情報機構的消息稱,德國政府一名高官與俄羅斯女間諜“陷入愛河”,兩人每天互發100多條短消息或者電子郵件,內容包含北約的情況、美國政要訪歐以及其他敏感的政府事務。隨後,這名女間諜將這些情報傳回了俄羅斯情報機構。
其實,現代間諜竊密技術已經高度發達。據報道,西方情報機構能在數百米的距離外用一種特殊機器測量窗戶玻璃的輕微振動,經過特殊處理後,可以獲取房間內的談話內容。西方情報機構還開發了通訊截留系統,系統內記錄了大量目標人士的聲音特徵,或者他們的姓名,只要通訊中一齣現目標聲音或姓名關鍵詞,系統就會自動追蹤並截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