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9日下午,編號2015的第6架國産隱形戰鬥機殲-20升空進行首次試飛。這種中國軍用航空工業的象徵已進行的試飛架次超過60次。隨著試飛原型機架數的增加,外界對殲-20服役時間的猜測也越發樂觀,最樂觀的一種猜測認為,2015年底將出現首批量産型殲-20,2017年開始服役。
英國《簡氏防務週刊》關注到,2014年亮相的編號2011號的殲-20樣機與之前型號有較大差異,被外界推測帶有“初始工程樣機”的意味,甚至可能是2015年小批量試裝的“先聲”。除了已開始驗證試飛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外,2011號樣機在機頭下方增加光電跟蹤系統,使殲-20具備對地面和空中目標實施精確打擊的能力。有分析認為,2011號樣機的整套航電系統架構已經基本明確,接近初始定型的標準。而年底首飛的2015號樣機在此基礎上又出現新的改動,機尾尾撐處做了削尖處理。
俄軍工綜合體網站猜測,配裝俄制發動機的量産型殲-20最早可能會在2015年開始訓練飛行試驗,2017年加入解放軍服役,2019年前形成初始戰鬥力。俄《外國軍事評論》推測,殲-20應在2020年前正式裝備部隊,它總體上符合中國空軍對此類飛機的現代化要求,但在一些指標和性能上,比如機動性、隱身性、超音速巡航飛行能力等方面,可能遜於美國同類戰機。而俄羅斯《航空畫刊》則在題為《“第五代以下”殲擊機》的文章中表示,與美國F-22和俄羅斯T-50相比,儘管殲-20還存在一些明顯的問題,但對於中國航空科技的發展來説,不失為極大的跨越。在殲-20的設計生産過程中,中國專家與技術人員極大地拓寬了研究領域與方向,為以後新武器裝備的研發奠定了良好基礎。今天,中國已經不再從國外進口重型地面裝備,明天也將不再從國外進口飛機,中國航空工業發展速度之快超出人們的想像。 (田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