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在對阿富汗塔利班的一次打擊行動中,美軍首次使用“捕食者”無人機向一個停車場發射兩枚導彈,擊斃了基地組織二號人物,從此開創了無人機的察打一體時代。這次作戰給世界各國帶來極大震撼。鋻於察打一體無人機的種種優勢,國際市場上對這種無人的需求也日漸增加,中航工業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因應市場需求,結合自身航空器研究設計優勢,推出了“翼龍”察打一體無人機。
“翼龍”無人機研製概況
“翼龍”無人機的設計總師李屹東介紹道,“翼龍”無人機系統是由中航工業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根據國際市場需求自籌經費研製。2005年項目正式啟動;2007年實現首飛,2008年首次正式對外公開;2009年6月獲得國家出口許可;2010年開始批量生産和交付用戶。
“翼龍”無人機系統是國內第一型察打一體無人機系統,主要應用於:傳統軍事領域的戰場偵察、監視和打擊效果評估、對小型面目標進行實時打擊、電子偵察和干擾、數據中繼等。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反恐監視、打擊或非致命震懾、對騷亂實施監視和非致命震懾、邊境巡邏、緝毒和反走私等以及民用領域的資源調查、災害監視與評估、電影電視拍攝等。
“翼龍”無人機系統能晝夜偵察監視導彈陣地、地面飛機、裝甲車、坦克、中小型運輸車輛、小型房屋及小型掩體等目標。能對小型房屋、導彈陣地、中小型運輸車輛等進行識別。能晝夜對裝甲車和坦克,對中小型運輸車輛、小型房屋及小型掩體等目標進行攻擊。
任務載荷有偵察設備和武器外挂。偵察設備包括:可見光/紅外/鐳射測距光電吊艙、CCD相機、合成孔徑雷達、電子偵察設備、通信情報偵察設備等;武器外挂包括:鐳射制導空地導彈、鐳射末制導空地火箭彈、鐳射制導空地導彈和航空子母炸彈等。
地面控制站由數據鏈地面站和指揮控制地面站組成。數據鏈地面站用於完成對飛行控制指令、機載任務設備控制指令、火控引導資訊和鏈路控制指令的實時發送,對無人機飛行狀態資訊、飛行參數、偵察設備工作狀態參數、偵察資訊及鏈路工作狀態的接收。任務控制站用於實現對無人機的任務規劃、起降/飛行控制、偵察設備控制、武器發射控制、鏈路管理、飛行狀態資訊處理顯示記錄、偵察資訊處理顯示與記錄、模擬訓練功能。
能力源於實力
從技術指標上看,“翼龍”的性能與國際上先進的察打一體無人機不相上下,但從立項到首飛僅用了2年時間,到交付用戶也只用了5年時間。那麼,“翼龍”無人機是怎樣實現的高效率、快速度的研製交付呢?經歷過殲10和“梟龍”研製過程李屹東笑稱,這完全得益於成都所殲10等三代機的研製功底。
在設計之初,“翼龍”的定位就是“察打一體的中/低空低速、多用途、長航時無人機系統”。為瞄準研發目標,找準市場定位,中航工業成都所將有人機及空天技術平臺成熟的技術研發優勢不斷轉化到“翼龍”無人機平臺之上,使得研發的“翼龍”無人機具有全自主的水準輪式起降和飛行能力,裝載光電偵察瞄準設備、合成孔徑雷達(SAR)、電子偵察/對抗及告警自衛等任務載荷及小型航空武器,能夠執行監視、偵察、反恐打擊等任務,具備戰時和平時應用價值,成了國際航空市場上同類型産品的佼佼者。技術能力的優勢不但成為“翼龍”能夠順利研製成功的保障,也為客戶的使用增添了不少信心。
説到中航工業成都所無人機研製技術實力,所長季曉光向我們展示了成都所能夠在無人機研發領域取得不俗成績的“奧秘”。
季曉光紹道,從無人機的整個産業鏈來看,成都所的技術實力分為有形和無形的兩大部分。有形的實力又可以細分成研發、生産、應用3個方面優勢:從研發來説,“翼龍”的研發工作為何有這麼快的進展?實際上是基於以前的第三代有人戰鬥機的研究成果,無人機的研製把三代機的電傳操控技術、慣性導航/GPS技術、火力控制技術和數據鏈等技術,綜合應用到無人機上,這樣無人機的大部分技術難題就迎刃而解了。這些技術並不是橫空出世的,而這一切正是通過殲10等飛機的研製過程,讓中航工業成都所掌握了上述技術。現在這些技術對成都所來言是比較成熟的,綜合到無人機平臺上,全然信手拈來。這好似一個武林高手,一旦領會到功法真諦,拳法招式不再拘泥于一般套路,會根據需要幻化自如。
從生産製造來説,中航工業成都所也具有非常豐富的經驗。一個平臺系統由多個子系統構成,這些子系統很多是由其他專業廠商來完成,這些子系統能不能順利的綜合到一起,構成完整的大系統,就要看最後總裝單位的整合能力,而成都所作為主研製單位,系統整合可以説是最具有的基礎技術實力之一。根據成都所要求生産出來的“翼龍”子系統最後的綜合整合自然而然也由成都所來完成。
為了進一步縮短研製生産週期,適應市場化快速響應的需求,成都所大膽創新了“翼龍”無人機整合總裝交付的組織管理模式,通過組建“翼龍”聯合生産管理辦公室,採用由所內承擔系統設計、系統整合、試驗試飛等核心任務,集體製造、機載設備、數據鏈路終端外包的整合生産模式,與成品單位“利益共用,風險共擔”,實現了“翼龍”無人機快速生産與交付。
從應用角度來講。根據多年的産品研製經驗,用戶在使用中也會提出各種各樣的要求。因為現在無人機的發展遠未達到非常完善的地步。恰恰相反,無人機的使用模式還在不斷發展和完善當中。此時,總體研製單位的研發生産優勢就體現出來了,研發單位可以根據用戶提出的新需求,快速的改變和修訂使用模式軟體或任務功能軟體,讓客戶在使用遇到的難題在第一時間得以解決。
無形的技術實力是中航工業成都所更為核心、更為寶貴的財富。無形的實力來源於成都所的航空産品多年部隊服役使用的經驗、航空武器的作戰流程和各種複雜環境下的使用模式、狀態。這些寶貴經驗是多年積累的成果,難以用金錢衡量價值,也是一般無人機生産商難以獲得的核心技術。成都所將這些經驗編成軟體,而這種多樣性、全狀態的數據軟體讓“翼龍”無人機也擁有超越一般無人機的自適應能力,在使用中會更加靈活、應用範圍也更加廣泛。
立足現在 著眼未來
在與季曉光的交談中,我們了解到中航工業成都所並沒有因為“翼龍”的成功而技術研發放鬆腳步,季曉光明確給出了中航工業成都所無人機發展的定位,那就是做國內高端無人機的研發、生産和服務基地。目前,成都所的建設也是根據上述的研發、綜合整合、售後服務三方面展開。
季曉光解釋道,研發是從概念開始到機體設計再到設備整合的全過程,而設計中所需的一些成品,會依託中航工業或外部的優勢單位來完成。綜合整合是成都所主抓的部分。在這部分,研製單位會充分發揮生産廠優勢來為整個系統整合服務。售後服務是利用與客戶的互動,不斷解決客戶遇到的問題,來實現客戶的需求和追求系統的增值。
從産品規劃上,成都所研製的無人機將立足與高端和先進産品。現在不僅有像“翼龍”這樣的大型的無人機,還有獨特起飛方式的VD200,以及船載使用的“海巡者”等。目前成都所仍以軍用無人機為主,但正向民用無人機擴展。季曉光説,中航工業成都所不會與國內大多數無人機生産廠商展開正面的競爭,這樣既不能體現技術優勢,也會浪費生産産能。成都所研製的無人機産品將具有國內絕大部分無人機生産廠商難以企及的技術水準。從民用無人機的發展來説,一般環境使用下,大部分無人機都可以解決。真正具有技術挑戰意義的是特殊環境下使用,如海上的應用,抗突風、長航時飛行,複雜地形和氣候下起飛等,這些才是中航工業成都所的優勢所在。
相互促進 技術共生
談及無人機的發展,李屹東給我們講述了他對無人機未來發展的一些認識。李屹東認為,未來作戰發展的趨勢有可能是有人機和無人機協同作戰。當今世界防空武器發展越來越先進,這對有人機的威脅也越來越大,在美國的多次對外空襲作戰中,儘管對手的防空力量在美軍先進戰機面前不值一提,但在實際作戰中飛行員仍處於非常緊張的狀態,美軍機被擊落的消息也屢見不鮮。出於飛行員安全考慮,研究人員設想無人機是否可以攜帶感測器和雷達前置部署,作為有人機的“探路者”。這樣能大大減少飛行員因防空武器攻擊而造成的傷亡。另外,攻擊目標時,有人機攜帶的武器數量終歸有限,能否發展出一種武庫無人機,替有人機攜帶更多的導彈,甚至在有人機的指揮下,協助有人機對地面或空中目標發起攻擊?還有空中纏鬥、高超聲速飛行等這些創新性項目,中航工業成都所的研究人員也在考慮如何在無人機上實現。
李屹東説道,目前無人機的人工智慧技術還遠不及人類飛行員的飛行經驗。無人機在一定程度上還依賴於人的操作。但兩者的發展起到了相處促進和補充的作用,比如,無人機的人工智慧技術大大減輕了飛行員的操作負擔,而有人機上的自動控制、數據鏈、導航技術也讓無人機不再是簡單的遙控航模。總之,兩者任何一方在技術上的突破,都能在另一方設計生産中得到應用。
正像前面提到的,這種機型之間的技術“移植”,不但降低了新機型上採用新技術帶來的風險,而且項目進度和成本都能得到有效控制,而且也能在更多機型上實現更多的技術驗證。在這種穩妥的技術進步中,有人機和無人機的技術都得到了提升。(中國航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