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軍專家:近年某些區域大地震疑似地震武器所致

時間:2014-10-17 09:03   來源:解放軍報

  氣象武器作戰運用,在戰爭史上早已有之。它通過利用氣象條件和技術製造自然災害,改造氣象環境,以達成軍事目的。氣象條件與技術運用,堪稱是“雙刃劍”,既可造福人類,又能使災難降臨。長期以來,世界一些軍事強國氣象武器的研究發展步伐從未停滯,而是緊鑼密鼓始終保持進行時,其負面作用與影響愈來愈引起世人注目和擔憂。

  能量巨大且隱匿性極強

  據史料記載,有計劃地將氣象武器技術用於戰爭或生態環境中,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已有先例。長期以來,不少軍事強國競相進行了一系列氣象武器技術項目的研究實驗,像美國“阿耳戈斯計劃”製造地震和“烈風”製造颶風計劃,以及利用鐳射製造雷擊閃電的“天火計劃”或實施人工降雨、改變暴風雨方向的“暴風雨計劃”等,可謂名目不少。在越戰期間,美軍曾利用當時東南亞地區西南季風盛行、季節多雨等氣象條件,秘密進行人工降雨,造成了局部地區洪水氾濫、橋斷壩毀、道路泥濘難行,嚴重破壞了敵方戰時運輸線,有效地掌控了戰爭主動權。

  群雄逐鹿搶佔未來制高點

  目前,一些軍事強國在人工氣象高技術研究領域中,為搶佔未來戰爭氣象作戰的制高點已展開了新一輪激烈競技。美軍《天氣——戰鬥力的倍增器:2025年擁有天氣武器》報告中,明確將氣象分析與技術列為重點發展項目之一,預計作戰能力在一個中等範圍(小于200平方公里)內實現戰場天氣可控。此外,一些國家還相繼推出“溫壓炸彈”“太陽武器” “熱壓氣霧武器”“增雲式武器”等,大有群雄逐鹿之勢。

  從目前世界氣象武器技術發展趨勢看:在溫壓方面形成了以溫壓炸彈、寒冷武器、高溫武器、熱壓氣霧武器為首的“四火龍”;在雷電類方面形成了以人工控制雷電、太陽武器、神秘閃電武器為主的“三隻虎”;在雲霧方面形成了以雲霧炮彈、人工消雲、消霧武器為優的“三劍客”;在環境方面形成了以人工海幕武器、人造洪瀑、人造乾旱、人工引導颱風、人造臭氧空洞的“五大金剛”;在防護方面形成了以氣象偽裝、氣象清障、氣象侵襲、氣象干擾為盾的“四猛禽”;在海洋方面形成了以化學雨武器、海嘯風暴武器、巨浪武器、氾濫武器為能的“四黑煞”等等。正如外軍專家所論,目前世界氣象武器的發展已呈現出系統化、多元化、隱匿化、精確化等新特點。這些武器來無影、去無蹤、威力大,一旦發展失衡與應用,將可能帶來嚴重的生態災難。

  有效控制才是正確選擇

  早在2010年初,國際公約就明確要求:“禁止作戰雙方使用氣象武器”,號召遵循人類生存法則,在嚴格遵守國際公約框架下,從造福人類的角度出發,將控制氣象的技術應用於人類社會的防災、減災事業上來。但事實表明,卻是事與願違,人類欲真正實現和平利用氣象技術還任重道遠。

  據悉,外軍地震專家近來評析指出,經對近年一些區域發生的多起大地震分析,其“震源”幾乎驚人的雷同,不排除是某種疑似“大力推動”的地震武器所致。可見,目前形勢看,雖然一些軍事強國均有能力控制核生化等關鍵技術發展,但在氣象武器發展上仍是我行我素,爭先恐後。所以,人們完全有理由始終對氣象技術這柄生態環境“雙刃劍”的研究及其鑄造者的用意保持高度關注與警惕。(黃世海)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