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0日,在伊朗阿巴斯港,中國海軍第17批亞丁灣護航編隊軍樂隊在“長春”號導彈驅逐艦上演奏。中國海軍第17批亞丁灣護航編隊20日停靠伊朗南部阿巴斯港,開始對伊朗進行為期5天的友好訪問。這也是我海軍艦艇首次訪問伊朗。新華社發(艾哈邁德·哈拉比薩斯攝)
中新網9月22日電中國海軍第17批護航編隊長春艦、常州艦20日抵達伊朗,並將與伊朗舉行聯合軍演,引發外媒關注。美國《國際財經時報》稱,中國和伊朗軍艦將在波斯灣舉行前所未有的海軍聯合演習。
伊朗海軍上將阿扎德20日接受伊朗法爾斯通訊社採訪時表示,中國海軍艦隊抵達伊朗在波斯灣上阿巴斯港。雙方準備為和平、穩定和平靜提供保障,同時,還將發展雙邊合作。在訪問期間,研究海上救助行動、對意外或不幸事件做出反應的可能性。
此前不久,伊朗海軍在亞丁灣解救了一艘遭到海盜攻擊的中國集裝箱船“新連雲港”號。外媒就此紛紛強調,中伊兩國在海上反恐領域的合作正日益密切。
美聯社稱,近年來,伊朗海軍已同參與亞丁灣護航的國家增進了關係。此前不久,伊朗遭遇海盜攻擊的中國商船進行了有針對性的保護。去年,俄羅斯海軍結束護航使命歸來,也訪問了阿巴斯港。中伊兩國海軍的相關交流舉動,也被視為對伊朗努力維持與在霍爾木茲海峽附近護航的外國海軍關係的“平衡”舉動。
香港《明報》援引澳門國際軍事學會會長黃東的話說,中國正在推進“西進”戰略,未來的活動范圍主要會在印度洋和波斯灣等區域,那里也是中國的海上能源生命線。因此,在波斯灣與伊朗海軍展開反海盜和救援聯合演習都是有必要的。中伊過去的軍事交流幾乎為零,這次是一個好的開始,可以填補雙方的空白。
《紐約時報》稱,訪問阿巴斯港是中伊關係日益密切的一個例子。中國已經是伊朗石油的主要買家。因自身核計劃遭遇國際社會制裁的伊朗,則使用了石油貿易中的大部分利潤來購買中國產品。報道援引接近伊朗政府的經濟學家賽義德的話說,中國要保持與伊朗利潤豐厚的貿易關係。
臺灣《中國時報》稱,在伊朗受到西方國家制裁,能源出口受到限制後,中國握有大量伊朗石油訂單。今年上半年,中國日均從伊朗進口63萬桶石油,較前一年增48%。伊朗已成為中國第三大原油供應地,佔中國所有進口量12%。中國已超過歐盟成為伊朗第一大貿易夥伴。報道稱,在委婉拒絕與美方一同打擊“伊斯蘭國”後,中方選擇與伊朗舉行聯合軍演,顯見中方在中東政策上仍在試水溫,走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