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迎首個抗戰勝利紀念日:銘記歷史威懾日本右翼

時間:2014-09-04 08:29   來源:中新網

   今天,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週年紀念日,也是全國人大常委會以立法形式確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後的第一個紀念日。上午,首都各界將舉行隆重紀念活動,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

   “類似今年這種普通年份,紀念規格之高,往年罕見。”抗日戰爭史專家蘇智良指出,高規格紀念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兩日”的設定。

   今年2月,中國全國人大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將12月13日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黨史專家齊彪認為,這意味著紀念抗戰勝利已提升至國家立法最高規格,具有傳承民族精神、警示“玩火者”、呼籲和平等意義。

   “中國對日本的態度一直是以德報怨,但日本卻一再以怨報德,紀念抗戰勝利是對歷史的認可。”齊彪説。

   事實上,作為當年法西斯軸心國,日本眼下正瘋狂“右轉”,逐步走向危險境地。不僅大搞“歷史修正主義”,為右翼翻案,祭拜侵略日軍,首相安倍晉三更是向二戰甲級戰犯發悼文。此外,日本還突破和平憲法,試圖解禁集體自衛權,為未來能夠公開使用武力、海外用兵打開大門。

   針對日本變本加厲為歷史翻案的行徑,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8月27日指出,日本政府切實正視和深刻反省過去那段侵略歷史,同軍國主義劃清界限,是戰後日本同亞洲鄰國重建和發展關係的重要基礎。中國敦促日方切實信守反省侵略的表態和承諾,以實際行動取信于亞洲鄰國和國際社會。

   “日本不願面對歷史的行為,非常危險。”中國民間對日索賠聯合會會長童增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指出,如果日本執迷不悟,很有可能會重走戰爭的老路。

   事實上,為了防止日本再次打開軍國主義的“潘多拉盒子”,中國從未停止銘記屈辱歷史、警示未來的努力。

   從全民族抗戰爆發77週年,到中日甲午海戰120週年,再到一戰爆發100週年,僅在今年7月份,中國就公開紀念了三場戰爭。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

   “中國重視紀唸有多重意義,不僅是為了教育人們要銘記戰爭帶來的教訓,緬懷犧牲的英烈,珍視來之不易的和平,更是為了表明中國政府和人民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威懾和警告不斷針對中國進行政治軍事挑釁的日本右翼勢力。”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張軍社大校對中新網記者説。

   童增也認為,中國紀念抗戰勝利,除了要每一個中國人銘記屈辱歷史,銘記3500萬犧牲英烈,更是向不斷針對中國進行挑釁的日本做出正當、強有力的反擊,向全世界宣告中國維護二戰反西斯勝利成果的決心和氣魄。

   “今年的這種規格和形式,以後必然會常態化,因為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是我國以法定形式確定的。”童增説,預計明年的紀念規格會更高。

   值得注意的是,有輿論認為,日本釣魚島“國有化”鬧劇上演已近兩年,加之在軍事上進一步採取對抗措施,中日關係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冰凍期。

   “中日關係能否融冰,球在日方。”在張軍社看來,中國新時期的外交思路很明晰,就是高度重視與周邊國家睦鄰友好關係的同時,更加堅定地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中國不惹事,但絕不怕事,尤其面對日本右翼勢力的挑釁,我們會堅決鬥爭,日本應採取切實行動,改正在歷史觀等問題上的錯誤。”張軍社説。(完)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