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軍演:針對美空海一體戰和日本馬前卒

時間:2013-07-11 10:11   來源:環球時報

  中俄兩國海軍10日在彼得大帝灣成功進行實彈射擊和海上閱兵,為“海上聯合-2013”演習實兵演練畫上圓滿的句號。雖然兩國官方有意保持低調,但此次演習的分量卻不容低估。多名中國軍事專家梳理、總結了此次演習的亮點與成果,其中不僅包括戰術層面的立體化收穫,更有演習對於地區大勢的深遠影響。中國軍事專家邢廣梅認為,用應對島嶼爭端來看待這次演習的意圖是一種矮化,中俄兩個大塊頭在複雜地區局勢下的走近,客觀上可以看做是對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平衡。

  海上演習完美收官

  據俄新社報道,俄羅斯太平洋艦隊發言人馬爾托夫海軍上校表示,9日在彼得大帝灣參加俄中海軍演習的艦隊進行了聯合防空、海上補給、通過潛艇威脅區、聯合護航、聯合解救被挾持船舶和打擊海上目標6個科目的演練。他們演練了無防護航線船隻的防禦技能、在複雜隊列行進中補充儲備以及保障聯合航行和機動協調。之後強行通過有可能遭遇“敵方”潛艇的地區,並對該海域內的普通船隻進行聯合護航。9日上午兩國海軍還共同反擊“空中襲擊”,假想敵由俄東部軍區空軍和防空部隊蘇-24戰鬥機扮演。9日下午兩國海軍演練與敵人快艇進行海上戰鬥。

  馬爾托夫表示,參演的俄中兩國軍艦10日演練了搜救遇險船隻以及對水上和空中目標進行射擊,之後進行了海軍閱兵式。演習結束後,中國海軍編隊前往符拉迪沃斯托克逗留兩日。

  此次演習不僅有兩軍大型水面艦艇開放性互動,還演練了海上與岸基防空部隊協同防禦。俄國防部東部軍區發言人亞歷山大戈爾傑耶夫介紹説,這次是S-400導彈和“鎧甲-S”導彈首次參加戰術演習。俄軍事專家弗拉基米爾波波夫上校認為:“在沿海地區防禦問題上,陸軍和海軍防空部隊應積極協作,重要任務是讓中國同行也參與進來。這一點可能也是演習的意圖之一。”馬爾托夫説,幾乎所有中方艦隻都配備防空系統,能有效掩護大規模海軍力量和沿海地區。

  中國專家眼中的收穫

  中國軍事專家李傑10日在接受採訪時總結了本次聯合演習的三大收穫:一是在反潛領域,俄羅斯的“基洛”級潛艇是世界上安靜性比較好的,兩國的水面艦艇和艦載機聯合反潛搜潛行動,在未來海上應用上針對性比較強。他特意提到,此次參演的還有相當多南海艦隊的兵力,而越南也將列裝多艘俄制“基洛”級潛艇,在通過潛艇威脅區科目中,可以在接近實戰環境下熟悉該潛艇的性能。二是此次出動7艘大型主力艦的聯合編隊作戰樣式,將對提高應對美日將在東亞一線部署攔截彈道導彈系統的“宙斯盾”艦的能力,提升應對美國空海一體戰法,特別是日本這個“馬前卒”的能力。隨著中國海軍大型水面戰艦未來突破島鏈行動越來越多,必然要對編隊自身的立體攻防能力有更高要求,中國艦艇的防空能力是比較強的,通過與俄大型反潛艦的合作,將進一步提高中國艦艇的反潛能力。另外,此次中國編隊中唯一一艘非戰鬥艦“洪澤湖”號其實也頗具看點。在中遠海行動,一般要求補給艦進行伴隨補給,這對補給艦的綜合能力是一次考驗,尤其是在高緯度海況下進行橫縱向、立體補給。

  李傑認為,此次演習也是任務兵力模組化構成的一次試驗與磨合,不同的任務需要哪些兵種與裝備組合在一起,需要在海上行動中,不斷檢驗、修正、調整以達到最好效果。通過接近實戰的演習檢驗出的模式,可以大大便利未來實際海上行動。

  平衡安全失衡的亞太

  “用應對島嶼爭端來看待這次演習的意圖是一種矮化”,中國軍事專家邢廣梅説,中俄兩個大塊頭在目前亞太的特殊安全環境下求同存異進行層次相對深入的軍演,不僅對雙邊,對地區和全球安全都是福音。它客觀上起到對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平衡作用,將把地區局勢拉回到一個相對緩和、各方都比較節制的狀態。邢廣梅認為,這次海上聯合軍演也是對中俄在“和平與發展”為主題的時代大背景下,推動建立“新型大國關係”的一次嘗試和探索,這種安全模式介於盟國與多邊安全機制之間,既是對傳統的軍事同盟安全機制的揚棄,又克服了亞太多邊安全機制框架下的合作只能鎖定在非傳統安全領域的缺憾。

  俄羅斯《國防》雜誌總編科洛特琴科也表示,“這些演習表明中俄在軍事領域的接近,這種接近是亞太地區穩定因素之一,而且,並未對第三國施加某種政治上的壓力,這點需要特別指出,因為就此問題存在著相當多的投機性言論。 (柳玉鵬 劉洋)

編輯:顧文婧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