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多數西方人不願冒與中國戰略對撞的極端風險

時間:2013-06-07 14:34   來源:環球時報

  習近平主席同奧巴馬總統美國時間今天下午開始會晤。它吸引了世界輿論的空前關注,除了因中美領導人將探討一些熱點問題,更重要的是中國快速發展讓世界看到中國實力“終將趕超美國”的前景,習奧會被這種預測賦予了特殊意義。

  中國實力朝著接近美國的方向運動,這是當前以及今後一段時期國際政治最重要的因素。人類如何看待、適應這一變化,美國和中國能否同時走出以往大國政治的悲劇性戲路,創造大國和平競爭的新紀元,這是人類21世紀的重大考驗。

  現在看來,第一,全球輿論、包括美國輿論在逐漸積累對中國擁有“超級大國實力”預期的適應,人們大體認識到這一未來的不可避免性,西方輿論也漸漸不認為這一定就是“可怕的”。

  第二,儘管西方都不願意中國實力最終趕超美國,但認為西方應在美國帶領下“不惜任何代價”遏制中國崛起的人不算多,這種觀點即使在美國也不是主流。大多數人希望未來是和平的,不願意冒與中國戰略對撞的極端風險。

  第三,從中國方面來説,和平崛起是絕大多數人的真實願望,對他們來説主動挑戰美國不可思議,冷戰也不受歡迎。人們雖對能最終避免同西方正面衝突沒有把握,認為國家應當發展應對最壞情況的能力,但又都對中美能長期和平競爭並且合作充滿期盼。

  這一切為中美平穩經歷未來的過渡期提供了重大可能。很難對未來亞太局勢做量化評估,但中美長期和平的可能性呈逐漸上升趨勢,未來幾年很關鍵,這段時間將決定這種趨勢的穩定性,並有可能促成它的不可逆轉。

  中美兩國領導人握有決定人類政治文明走向的力量,他們有可能改寫世界歷史,使得以往的大國零和對抗走到盡頭,國際政治翻開全新的一頁。習奧和他們的團隊實際上承載了全人類的夢想。

  當然事情不會那麼簡單,中美的現實問題如此多,其中有不少如果任其做大,都可能帶中美關係拐彎。中美之間仍有一些讓人不安的變數,因追求短期利益而寧願中美關係出亂子的人和力量一直都有。

  中美一要盡可能擴大戰略互信,二要建立控制戰略互疑,不讓一些具體摩擦無限升級的有形機制。就短期來説,後一點更重要。互信不是想有就能有的,但不把互疑拿到全社會的層面炒作,強行叫停一些有失控苗頭的摩擦,卻是中美完全有可能做到的。

  其實第二點做好了,就是中美增加戰略互信的實際起步。不斷有摩擦被控制住,中美社會就會逐漸相信彼此的確並非零和對手,兩國將走進更重協商和合作的良性迴圈。

  在中美現階段,怎麼評價兩國關係的“實質”都有道理,也都能從兩國龐大的現實關係中找到依據。兩國對對方的戰略評估也都有困惑和不穩定的一面,中美實際關係有較強可塑性。中美領導人的個人影響因此必將打上重要的歷史烙印。

  習奧會將談到很多具體問題,但這次會晤最終被歷史記住的,將是它在中美關係的特殊時刻對其日後走向所發揮的影響。衷心希望它是中美建立新型大國關係的里程碑。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